胡寿安逸事
美人倾心 坚决拒之
关于胡寿安的记载并不多,甚至连其生卒年份和离开新繁后的事情都难以寻得一二,但不多的史料中还是记载了一段胡寿安拒绝美色的故事。
新繁的邻县彭县有一位寡妇王氏,她曾是彭县县令的妻子。做过官员夫人的王氏,不但年轻貌美,而且家中有财。在丈夫去世后,王氏守寡在家,她不知从何处探听得知新繁有位胡县令,人品端正,名声颇佳,便对没有带妻子上任的胡寿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托人传话,愿嫁给他为妾。
一位是家资甚厚的年轻女子,一位是独自异地为官的清贫知县,如果胡寿安愿意,纳妾一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胡寿安得知此事后立刻拒绝了传话之人,他表示“彼虽有西子之妍,季伦之富”,但自己对此事不感兴趣,传话之人只能离去。
膏腴之地的“菜知县”
在古代,成都一直有上五县、下五县之说,其中上五县分别是指温(江)、郫(县)、崇(宁)、新(繁)、灌(县),这五县分布在成都西北的扇形灌溉区内,一直都是成都平原最富庶的产粮区。
作为上五县之一的新繁县在当时也是“农业大县”,早在公元前8世纪,当时的蜀王望帝杜宇因此地物产丰富、人烟繁盛,便以“繁”命名,而据《华阳国志》,新繁又被称为“膏腴之地”。作为全县“一把手”的胡寿安完全可以凭借这一优势,让自己的餐桌丰富起来,但他却没有这么做。
在胡寿安到任新繁知县后,百姓以为他又是一位寻常的“百里侯”,所以对他毕恭毕敬。但随着时间推移,百姓们发现他不但清廉自持、爱民如子,甚至还有一个特别的喜好——在县衙后院种地。根据史料记载,胡寿安为节约开支,利用闲暇时间在县署后院开垦菜圃数畦,种植芦菔(即萝卜)自食,有客人来了,将萝卜放在果盘里作为待客之物,临走时还作为馈赠之礼。随着收到过“知县牌”大萝卜的人越来越多,“菜知县”的名声也越传越广。
历史上,在新繁这片膏腴之地上,走出了数位名人——宋代的文学家梅挚、勾涛,元代的著名官员张惠,明代的文学家族费氏家族等,胡寿安也以自己的嘉言懿行成为其中一位,为后世铭记。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