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逸事
占胜芳菲地 标名罨画池
赵抃曾四次入蜀,第一次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冬,当时42岁的他被任命为蜀州江原县令。接到任命后,赵抃便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经三峡入蜀。到了江原后,他大力兴学重教,经常前往县学鼓励诸生矢志向学,并写下《劝学示江原诸生》。
崇州的罨画池是今天成都的文化盛景之一,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喜爱。罨画池最为珍贵的所在,当数屹立池畔的“罨化池碑”。在碑的背面,镌刻了赵抃于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就的《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厄。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正是这首诗作,明确提到“罨画池”三字,证实罨画池水域,早已经存在。
赵抃的诗歌描写了在一个春暖花开时节游历罨画池,耳濡目染之下,伴随满园春光而心情愉悦,因此诗几乎没有引用复杂典故,反而是直抒胸臆,触景抒情。“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是全诗的妙句,水面蒸腾而起的水雾与低空的柳枝,相互拥抱,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雾中柳”奇观。赵抃在感叹自己无力描绘如此美景之余,由视觉描写转换到了味觉描写,“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厄”,满园花香已经悄然潜入了酒中,所以举起酒杯,犹如举起罨画池的香,恨不得一饮而尽……整首诗以几个特写场景渐次组合,由近及远,人与景色合一,一气呵成,展示了赵抃少有的愉悦情怀。
一琴一鹤 独骑赴任
赵抃为官清廉,具代表性的故事,就是他“一琴一鹤入西蜀”的事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记载:“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唯携一琴一鹤一龟,坐则看龟鼓琴。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逆旅主人不知其使者也,或慢狎之,公颓然鼓琴不顾。”
赵抃身居高位,却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一琴一鹤赴任西蜀的事传遍天下。连宋神宗也有所耳闻。《宋史·赵抃书》记载:“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比赵抃小了近30岁的苏轼,也对这位前辈赞不绝口,写诗赞颂:“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传家”。
江边咏志 清白为官
《山堂肆考》卷三《地理》载:“清白江,在成都新繁县。北宋赵抃过此,曰:‘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因名。”《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二亦称:“清白江,新繁治北一十里。宋赵抃过此,尝曰:‘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
与赵抃产生了交集的这条清白江,实际上是湔江的一段,后人为了纪念赵抃,就把这段水域称为“清白江”,如今四川省境内此江尚存,现成都市青白江区即因此江而得名,只是时光更替,以讹传讹,将“清白江”误作“青白江”。
赵抃死后被谥为“清献”——“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从清献这个谥号可以看出,赵抃的一生不仅清廉守德,也为国为民作出突出贡献。有意思的是,赵抃的“清”与成都清白江的“清”,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冥冥中产生了奇妙的交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下成都·濯锦”丨丁宝桢:行囊多载循良传 百姓犹记普济桥
下一篇:“天下成都·濯锦”丨杜轸:不为俸禄之薄所困 坚持一无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