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撰写:沈东方 视频统筹:刘芳源)
上期回顾
维京人入侵英格兰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8世纪末9世纪初,维京人大举入侵英格兰,使原本诸国林立的英格兰迅速走向联合,威塞克斯国王抓住时机,一度成为英格兰人共主。后因敌我力量悬殊,英格兰人割地让与维京人中的丹麦人,双方划疆而治。10世纪20年代左右,威塞克斯国王爱德华及其子光复了大部分被丹麦人占领的疆土。维京人的入侵客观上加强了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加速了英格兰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英格兰的统一。
本期提要
查理曼帝国在西方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西罗马帝国的短暂复兴,并奠定了西欧地区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基础。然而,相较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大一统王朝为主流的历史特点,欧洲地区在历史上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自然环境的阻隔、日耳曼传统习俗的延续以及不同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帝国在查理曼大帝逝世后便很快走向分裂的道路。
撒克逊人和维京人激战场景
在进入封建社会之前,不列颠岛经历了远古时代、罗马统治时代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大约在公元5世纪中叶,不列颠人邀请盎格鲁人前来协助抵御皮克特人,此后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等相继移居不列颠岛,而岛上的原住民在西部和北部保存下来,成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此后,不列颠岛被称为英格兰,意为“盎格鲁人的家园”。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等在英格兰建立了许多部落小国,此后列国代兴、时战时和、交替称霸,进入七国争雄时期。
8世纪末9世纪初,以捕鱼和航海劫掠维生的北欧维京人大举入侵,使得原本战事不断的英格兰更加动荡不安。在抵抗维京人入侵的过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加强了,原本争战不断的七国加速走向联合,其中东部沿海地带的肯特、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和南部苏塞克斯被亨柏河以北的诺森伯里亚、亨柏河以南的麦西亚和南部的威塞克斯兼并。
公元829年,威塞克斯从三国中脱颖而出,国王埃格伯特征服了霸业垂成的麦西亚和内乱频发的诺森伯利亚,被尊为“盎格鲁—撒克逊盟主”。
埃格伯特的成功既应归因于时代的机遇,也跟他曲折的经历有关。埃格伯特年少时曾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之一,后被驱逐出境,曾避难于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在流亡的日子里,埃格伯特韬光养晦,塑造了坚忍不拔的品质,他向查理曼大帝学习治国之道,同法兰克王国建立起了友好关系。这些努力成为他后来崛起的政治资本。
初步统一的英格兰在维京人的侵扰面前节节败退,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即位后推行了内政、司法和军事改革,曾有效地阻止了丹麦人的进一步入侵。然而丹麦人攻势不断,有一次,丹麦人几乎占领了大部分的英格兰,要是被他们捉到,阿尔弗烈德就会性命难保。
这个聪明君主乔装打扮一番,隐藏在一户农家,农妇以为他跟以前的客人一样,就嘱咐他帮忙照看烤炉。但阿尔弗烈德只顾思考与丹麦人的作战战术,把糕点烤焦了,被不知情的农妇责骂。在脱险后,阿尔弗烈德嘉奖农妇在他遇到困难之时给予的帮助。
公元878年阿尔弗烈德虽然取得了爱丁顿战役的胜利,但无力继续抵抗,于是向丹麦人求和。丹麦人接受了阿尔弗烈德的停战条件,双方签订《韦德莫尔条约》划疆而治,英格兰西南部由阿尔弗烈德统治,“从泰晤士河口到提兹河的整个东英格兰部分,割让给丹麦人”,这片广阔的区域即为“丹麦法区”(Danelaw),“这是丹麦人从入侵到殖民的转折点”。但是,丹麦法区并非铁板一块,因为征服者“时而因联盟或从属关系而联合起来,时而因争执而彼此反目”,它常常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为威塞克斯的王位继任者收复失地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阿尔弗烈德的功绩在于保存王国不至于被丹麦人吞并,但即便到他统治后期,征服被丹麦人控制的地区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阿尔弗烈德临终之际将王位传给其子“长者爱德华”,爱德华是一个“天才的军事指挥官”,他攻城略地、终生征战,以期光复丹麦法区。
爱德华的军事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展现无遗。例如麦西亚是姐姐埃塞尔福莱德及姐夫的领地,原本合并无望。在泰特豪尔战役中,一支丹麦军队在对麦西亚进行大肆蹂躏后正在回撤途中,趁他们渡河之时,爱德华率领埋伏的军队向丹麦人进攻,并大获全胜。在随后的战斗中,丹麦人遭受沉重的损失,3位国王和许多将领命丧黄泉。爱德华的威望逐渐确立起来,为日后成为英格兰人共主打下了基础。
爱德华在军事方面取得的胜利跟他采取的战略战术密切相关。爱德华重组民兵,沿用并改良父亲的修道筑堡战术,即每攻入维京人的一个辖区就修建堡垒,“堡与堡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0英里,相当于一天的行军路程”,新修建的堡垒与业已建成的堡垒连成网络,目的是巩固战果、以此为后盾稳固地向丹麦法区推进。
经过多年的东进北伐,爱德华统辖范围囊括亨柏河以南的英格兰全部地区,光复了大部分的丹麦法区。到公元920年,“苏格兰国王和全体苏格兰人,拉格纳尔德,埃德伍尔夫的诸子,以及诺森伯里亚的全体居民,包括英格兰人、丹麦人、北欧人等,还有斯特拉斯克莱德的威尔士人的国王和所有的斯特拉斯克莱德的威尔士人,都选择向他臣服”,凭借卓越战功,爱德华被尊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之王”,这为英格兰人收复失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长者爱德华之子埃塞斯坦继位,他同父亲一样将收复失地作为毕生目标。他采取离间策略,利用英格兰北部的老丹麦人对那些新近从爱尔兰东渡而侵占了约克城的“北方丹麦人”的仇恨,进行分离运动,使丹麦人之间彼此不团结,从而夺取了约克城,使威塞克斯王国在英格兰北部确立了优势。然而,英格兰的统一大业并未完成,10世纪末丹麦人卷土重来,重新掌权,但最终因为绝嗣,王位旁落,引发了又一场血雨腥风,英格兰开启了一个新纪元,此后进入封建时代。
10世纪20年代,长者爱德华及其子在对抗丹麦人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军事上的胜利,为英格兰的统一打下基础,这些军事上的胜利与当时英格兰人的攻防体系密不可分。面对强悍的丹麦人和延绵的战事,对国王来说,打仗不仅需要有稳定的兵源,而且应当确保将士的忠诚;除此之外,强者还需对弱者提供保护,这样社会才能稳定、秩序才能恢复。于是在当时逐渐产生了一种以土地为媒介的军事服役体系,国王与将士们结成了一种封赐和效忠关系。作为国王直属封臣的塞恩(Thegn)一般可得不低于5海德(大约600英亩)的土地,但须履行服兵役、修堡垒、架桥梁这三项基本义务。
守备对维系战果同样重要,堡垒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修筑堡垒的原则是,堡垒的城墙以“杆”(Pole)为单位防御长度,由四名士兵卫戍;每名士兵配备1海德土地,分配给每堡的土地数量需确保当地有充足的人手进行卫戍。例如城墙长20杆,那么这个堡垒就需要配备80海德的土地。
总体来看,将士们拥有的土地并不小,大地产初具规模。土地占有的变化不可避免导致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从占有土地中衍生出来人身依附关系跨越了地域的隔阂,越来越强于血缘亲族关系,进而保障了这种攻防体系的可靠性,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与此同时,因赎买和平向丹麦人交纳的“丹麦金”被分担到普通民众身上,这使得许多自由民的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委身于拥有大量土地的将士们;没有破产的自由民也因饱受战乱之苦寻求强者的庇护。这些人以牺牲自由的身份和服劳役为代价换取土地和庇护,封建因素在盎格鲁—撒克逊社会中悄然萌生,这为诺曼征服后英格兰封建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维京人的入侵对英格兰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既不能无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创伤,也不能忽视它客观上加速了英格兰的封建化进程和促进了英格兰的统一。首先,经过长期的碰撞与交流,丹麦法区与英格兰人统治的地区日渐融合,这表现在语言、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成为英格兰统一进程的一部分。其次,英格兰人在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国王的权力越来越突出,由军事首领性质的部落之首逐渐转变为“实施军事、行政、财税、法律统治的王国之王”。盎格鲁—撒克逊王权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一种以血缘亲族关系为基础的部落王权转变为以土地占有为基础的地域性王权,进而为王国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再次,因赎买和平向丹麦人交纳的“丹麦金”逐渐成为整个不列颠王国的统一税制,这为统一王国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经济基础。为了征税的便利,英格兰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了王国政府—郡—百户区—镇四级行政建制,这是英格兰走向统一及君主制运作的基础。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小娇)
中外大事记
中 国
公元920年
耶律鲁不古和耶律突吕不创制契丹文字。
公元922年
李存勖率亲军五千救定州,大破契丹,获契丹主之子,乘胜追击契丹至幽州。
公元925年
南汉之主刘岩知道李存勖灭后梁,遣使入贡,并且了解其虚实。使者归,言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刘岩大悦,从此不再入贡。
公元928年
吴使至唐,唐以杨溥称帝敢与朝廷抗礼,拒而不受,自是吴唐交绝。
西 方
公元920年
拜占庭发动对阿拉伯帝国长达20年的战争
公元922年
拜占庭皇帝马努斯一世颁布法令,禁止豪强侵占、购买农民份地。
公元925年
阿拉伯医学家拉齐斯去世,曾任巴格达大医院院长,著有《天花和麻疹》《医学集成》等。
公元928年
德意志亨利一世东渡易北河,占西斯拉夫人要塞勃兰尼堡尔,即后来的勃兰登堡。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