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工作措施》,提出以“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牵引,着力构建品牌引领、多维支撑、全域覆盖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为持续涵养崇廉尚德社会风尚,成都市纪委监委联合成都日报,共同推出“天下成都·濯锦”廉洁文化副刊,打造“濯锦”廉洁文化建设品牌栏目,今日推出第十二期。
成都,人文炳蔚之地,历史文化底蕴丰润。千百年来,哺育了诸葛亮、乔璧星、第五伦、赵抃、文翁等为数众多、灿若星辰的清官廉吏,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精神纽带。“天下成都·濯锦”廉洁文化副刊将讲述一批成都历史廉洁人物务实建功、为民立德、清廉树品的故事,将廉洁文化与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等有机结合,挖掘历史名人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廉洁文化的浸润感,并对当前的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廉范:廉为姓 德为范
在中国百家姓中,廉这个姓氏并不多见,但这个姓的知名度却不低,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老当益壮”的战国名将廉颇。到了东汉,廉颇有一位后代,此人名气虽然不如先祖那样显赫,但他的人生事迹却屡被后世称颂,他就是曾任蜀郡(成都)太守的廉范。
在任职蜀郡太守期间,廉范发布了晚上不禁火的命令,从此让成都这座西南内陆的城市逐渐成了繁华的“不夜城”,老百姓编成歌谣《五绔歌》四处传唱。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廉范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崇拜的对象,在诗文中,廉范成为历代地方官员一心为民、施行善政的代名词,被誉称“绔襦之政”。
廉范取消禁火令,又辅以防火措施,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是品行高洁的象征
家道中落
亲迎父骸
廉范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当中,据《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廉颇的后代,他的曾祖父廉褒是西汉的将军,祖父廉丹在王莽当政时官至大司马。不过,廉范并没有受到太多父辈祖辈的荫庇,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战死在蜀郡,直到战乱平定后,廉范才从蜀地回到家乡。
汉朝建立后,廉家世代驻守边塞,祖先大多葬在陇西襄武。为让父亲“叶落归根”,15岁的廉范毅然上路,跨越千山万水,重回蜀地准备迎回父亲的尸骸。当时的蜀郡太守叫张穆,曾是廉范祖父廉丹的旧部,他看到廉范前来很是感动,便提出资助钱财,好让廉范的尽孝之行能轻松一些。但廉范礼貌拒绝了前辈的好意,将张穆赠与的钱财全部退回,坚持由自己和宾客背着父亲的棺柩一路向北,朝着故乡前行。
据记载,廉范途中渡河时,所乘船只不幸触礁,但廉范不愿放弃落水的棺柩而求自保,甚至打定了与父亲棺柩一同沉入水底的“死志”,所幸被同行之人用铁钩拉回岸上,才得以脱险。蜀郡太守张穆听闻此事后深受感动,再次派使者持重金追来,希望提供帮助,可廉范仍然拒绝了前辈的好意,他说:“石生坚,兰生香,前后相违,不忍行也。”意思是廉氏世代正直,自己不能败坏了家族的名声。最终,经历重重困难,廉范将父亲的棺柩带回了家乡,这一事迹也很快传播开来。
被举茂才
治地有方
在汉代,官员的选拔一般有三种方式:举孝廉、举茂才和举贤良方正。其中举孝廉是最常见的方式,由各郡的太守从本郡内选拔出孝敬父母、清廉勤政的人才出来做官。而举茂才的选拔标准更为苛刻,仅能由各州刺史或州牧每年推举一位,或由朝中的三公每年各推举一位。因为已具备很高的名望,到了汉明帝时,廉范被举为茂才,步入了东汉官场。
廉范曾在武威、武都两郡任职,每到一地,他都根据当地的情况结合实际,施行最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因此政绩斐然,深受皇帝重视。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即位,不久,廉范从边疆调任蜀郡担任太守。
当时的成都非常繁华,人口众多,城内的房屋鳞次栉比、紧密相连,一旦失火,木质结构的房屋很容易让火势蔓延,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因此,百姓夜间被要求禁止生火点灯。但是,蜀郡百姓希望可以在晚间做些手工维持生计,夜间禁火难免会影响劳作,进而降低收入,于是有不少人偷偷点灯。
廉范意识到堵不如疏,决定放开禁令,再辅以相应的管控措施,既有效防范火灾,又能让老百姓获得实惠。于是,廉范取消禁火令,并让家家户户储存足量的水,以求在火势不大时及时扑灭。廉范此举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人们还编了一首歌谣来称赞廉范——“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歌曲大意为:“廉范大人怎么没有早点来啊?你没有禁止用火点灯,我们都能安心劳作了,以前连袄子也穿不上,如今却有了五条裤子可以换着穿。”
燃炬退敌
名垂千载
廉范不仅有治地之才,还精通用兵之道。廉范在云中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任太守时,恰逢匈奴大规模入侵。面临敌众我寡的情况,廉范在黄昏时,让军士每人捆扎两个火炬,呈十字形,点燃三个炬头,手持一端,制造出部队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假象,让敌军误以为汉军的援兵抵达。在匈奴兵仓皇撤退之时,廉范下令趁势发动攻击,大败敌人。
在边塞为官,廉范曾开垦了大量的田地,积累了不少粮食财物,而他为人慷慨豪爽,自己的财物也经常用于接济宗亲和朋友。《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录,汉章帝驾崩后,廉范曾到敬陵奔丧,路上遇到庐江郡的官员严麟。严麟的马死在路上,进退两难,廉范就赠其马匹,且没有留下姓名。严麟为表感谢,沿路寻访,终于从旁人处得知,廉范喜欢帮助危难贫穷的人,于是严麟一路寻到廉范前去拜访,致以谢意的同时归还了马匹。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其生卒年份于《后汉书》中未有记载,但他爱民勤政的事迹却被后世所铭记,“五绔”一典也被广泛应用在后世的诗词里。宋代大诗人辛弃疾就非常欣赏廉范的事迹,他在送好友郑厚卿赴任衡州时,曾作词一首:“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绔,归诏凤凰衔。”之后还有“民讴在处思廉范”与“蜀郡廉范不禁夜,一襦五绔惟民利”等诗句赞颂廉范的品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下成都·濯锦”丨魏了翁:人物正寥阔 有美万夫望
下一篇:“天下成都·濯锦”丨胡寿安:上任“一担衣” 离任“衣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