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看不公不允敢面对”的年轻人
——在市纪委监委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2年3月31日)
委机关近年来通过选调、考调、转隶、军转等多种方式进了不少年轻人,其中籍贯或者出生地是成都的很少,大多来自全国、全省各地,大家到了成都以后就不叫“蓉漂”了,因为对成都的热爱,在成都扎下了根,已变成了“蓉归”一族。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以及3月1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均专门提到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监督、管理。市纪委前不久发出的《关于8起年轻干部腐败典型案件的通报》,有高达16万的点击率,说明社会关注度是极高的,触及到了执政队伍的痛点。为什么现在大量的年轻人会出问题?思来想去,感觉80后90后的年轻人中,独生子女居多,一路走来,鲜花和掌声伴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规矩意识就不强,用一句相对专业的话讲,他们是在“宽松软”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政后,如果经受严肃的政治考验不够,犯错误的机率就更会增大。干部犯错误,组织有责任。年轻干部是好料,但是需要多捶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严管就是厚爱,严管才是真爱,切磋琢磨,才能成就一块好玉。
一、正初心,能秉持
为什么要正初心?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初心都是正的,恰恰有可能一部分人从政的初心是不正的,有人是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从政的,有人是抱着光宗耀祖的想法从政的,有人是迫于家庭压力从政的,还有人是为了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政的。一些腐败分子为什么腐败?他也算是一种“坚守初心”,只不过他坚守的是升官发财的“初心”。年轻人如果坚持这样的初心,迟早要出问题。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出问题的成本太高,一人出问题就意味着一个或几个家庭的崩溃。这就需要“正心除弊”。心思不正没关系,可以调整过来。如果心思一直是歪的,满眼所见全是机会、条件、可能、诱惑,觉得通过这个案子可以结识领导,通过透露这个信息可以炫耀自己的存在,通过这个机会可以步入上层,等等,那我劝你早点离开,因为你一定会出问题。
“正心”意味着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80后90后干部可能受到了相对系统的西式教育,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功底不深、基础不牢、领会不够,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工作和生活,也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标尺去衡量情况和事实。工作中往往会因为理论上的不清醒,导致方向错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坚决不能犯政治错误。最近几十年中国迅猛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新时代、新实践、新思想,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世界、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来处理所遇到的各种各样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将当代马克思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认真阅读就是当务之急。要正心,就必须经常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仅提供了热,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光的指引和映照,从中间能够找到正心除弊的目标、动力和路径。
正心除弊的过程相对艰难和枯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挑战,所以必须能秉持。《少林寺》中有一个镜头是给主角剃度,主持和尚问“尔今能持否?”,讲的就是要能秉持、能坚守。初心正了,坚守住了,就一定会有好结局。年轻人更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多通过磨炼和经历来正心除弊。努力做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而不是“先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二、敢担当,不躲闪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当代年轻人,有这样的聪明才智,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遇,就应该燃烧自己、绽放自己,满怀激情投入这火红的年代。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需要有一份担当,不仅体现在承担重大政治任务时,也体现在细微工作中。一次谈话、一次笔录是担当,一份文件的起草也是担当,哪怕是校对工作,都要拿出最高质量和水平。面对工作任务,有些人下意识说不,下意识内心打鼓,让他出差就强调家里的困难,让他谈话也不敢面对谈话对象,躲躲闪闪的。这不应该是一个政治机关里的年轻人的状态。每一个室、每一个纪检监察组、每一个巡察组都有特定的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原则,任何时候都要担当作为。
要善于从重复性的工作中找到精益求精的路径。不断地重复也能成就一个人,庖丁解牛就是这样的故事。庖丁已经达到神乎其技的状态,其解牛的过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叫游刃有余。庖丁对国君说,“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他的刀已经用了19年,但却像刚磨出来的一样,因为对他来说,解牛的过程就是磨刀的过程。他为什么能达到“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就是善于从重复性的工作中找到精益求精的路径。卖油翁说他“唯手熟尔”,恐怕不仅仅是“手熟”而已吧。对枯燥无味的工作,多年以后仍然保持热情,这也是一种担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正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所要具备的品格。
三、善学习,有文化
古人讲,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纪检监察工作在飞速向前发展,不学习只会“飞速”地往后退。光是监察这一块的法律法规就有很多,监察机关管辖的罪名有101个,专属的罪名就有49个,在座的同志可能都背不全这些罪名。从事审查调查工作的同志多数时候只把兴趣放在受贿罪上,这会导致工作质量不高。一些罪名你没学习,根本不知道,就不可能把工作往这方面去做。所以要善于学习。除了学习规、纪、法,还要拓宽阅读范围,学习历史、国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做一个有文化的纪检监察干部。比如历史,如果监督民政部门,“民政”这个概念怎么来的?哪一年成立的民政部?一路发展过来都有哪些著名的民政人物?民政精神是什么?等等。要通过学习,对这些内容有基本了解。如果监督地方,对这个地方的历史、风俗、人物等等有所了解,就能够说出他们感到亲切的话,而不是高高在上讲一些政治正确的话。比如心理学,如果一点不掌握的话,怎么谈话?甚至有些老油子会反过来把你给“谈”了。有了心理学知识就能敏锐观察到谈话对象的心理、情绪、态度变化,做到因人施策。又比如经济学,经济规律、经济运行、经济活动都不知道、不掌握,名词也不懂,怎么开展监督工作?要做一个有文化的纪检监察干部,不要被打上“只会办案”的烙印。
四、肯吃苦,不浮躁
老百姓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论述大家耳熟能详。有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对自己充满同情和爱护,最终就是玉不琢,不成器,吃不得苦,成不了“人”。还有一些年轻干部认为自己应该经世济民,做大事当大官成伟业,对接电话、写通知这样的“小事”看不起、不愿意干,或者才干出一点点成绩就想得到表彰奖励,就想提拔重用,这就是浮躁。
关于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在梁家河当知青,一当就是七八年。总书记自己讲到,当知青要经受四关,第一关是跳蚤关,从没见过跳蚤到在跳蚤堆里睡觉;第二关是饮食关,从精米细面到粗粝杂粮;第三关是劳动关,从6个工分到10个工分的“好把式”;第四关是思想关,学会了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精神。年轻人在成长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很正常,不要矫情,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五、知戒惧,勤修身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年代,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在呈现,各种牛鬼蛇神也在出没;唤醒人们良知的事物大量被弘扬,勾起人们内心丑恶的现象也处处“作祟”。知戒惧,就是内心深处始终要有敬畏。可持续发展的民族,一般都有宗教,以维持内心深处的敬畏。老祖宗告诫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一个人内心深处“没个怕物”的话,就没有底线,什么都敢干。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心存敬畏,畏规律、畏法纪、畏组织、畏长者、畏群众,等等。
古人讲修身有三重境界,一是修己以敬,二是修己以安人,三是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敬,就是修炼自己,保持敬畏,完善小我;修己以安人,就是通过修炼自己来影响周边的人,如亲戚、朋友、同事等;修己以安百姓,就是通过修炼自己来造福百姓和群众,对整个社会有所贡献。只有自身过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拿捏准确,应付自如,这是一种需要勤修不怠才能达到的境界。
最后,借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里的话共勉,愿大家做一个“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的年轻人!(程纪轩)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