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今日关注 > 正文

天府好家规丨双流区刘沅:天理良心,人之所以为人

发布时间:2023-12-22 17:23:43       来源:成都市纪委监委

近日,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获奖名单公布,成都市8个家庭的家规入选。其中包括双流区的刘氏家规:天理良心,人之所以为人;宽仁厚德,覆载所以长久;昧良悖理,不得为人;褊心小量,安能合天?

\

刘沅(1768年-1855年),字止唐,号清阳居士,四川双流彭镇人,是清代四川集思想家、教育家、慈善家于一身的儒学大家,著《槐轩全书》,创立槐轩学派,在学术上被称为“双流刘门”。刘沅注重兴教办学、传道育才,先后在双流彭镇旧宅、成都南门淳化街槐轩收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

\

刘氏家训有两部,一是《蒙训》,二是《豫诚堂家训》。这两则家训都是刘沅为8个儿子和其子孙所写,家训中包含了如何处理父母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用语浅显易懂,非常接地气,重点教育后人要做好最基本的心性修养,秉承“忠孝”“孝和”“纯孝纯悌”等家风,至今已经传承了百年,潜移默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其家族始终耕读不辍,各代人才辈出,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文化世家”。其中知名人士有清末民初的蜀中国学大师刘咸炘、民国时期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刘咸荥、著名书法家刘东父、化学家刘铸晋、魔芋专家刘佩瑛、茶学大家刘勤晋等。

\

“天理良心,人之所以为人……”刘氏家族的刘镛晋从小念着《蒙训》《豫诚堂家训》长大,她说,“家训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做好人,‘孝’‘和’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家风。”

刘镛晋回忆,年幼时家中有条家规,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父母房中问安,晚上临睡前再次去父母房中问候。每次外出前,必须向父母报备,归来时不能先回自己房中,而应先告诉父母自己回来了。直到今天,出门回家先问候长辈的规矩仍在延续。

1991年,刘镛晋的父亲刘恒蓺召集五湖四海的族人回到家乡一聚。后来,刘氏族人常常在清明节前用祭祖的方式团聚,相聚时的话题也总是少不了“传承”二字。如今,刘镛晋8岁的孙女和她妹妹6岁的孙子都会背诵两则家训。

刘沅为子孙后代编写的家训,也正被更多人传唱。去年,在槐轩文化的发源地双流彭镇槐轩故里文化苑内,一群小学生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吟诵《豫成堂家训》。

\

“刘沅及其后人、弟子在民间大力兴办各种教育慈善公益活动,形成独特的‘内而心性、外而伦常、静存动察、本末兼养、尽人合天’的儒家修身实践体系,对弘扬崇仁尚德的传统品德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双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双流区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汲取槐轩文化中的廉洁文化精华,打造槐轩庐墓等12个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点位,做好“润物无声”之功,传播廉洁理念,持续提升廉洁文化渗透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