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今日关注 > 正文

天府好家规丨金堂县胡修道:红色家风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3-12-06 09:09:31       来源:金堂县纪委监委

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近日,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获奖名单公布,成都市8个家庭入选。其中包含来自金堂县胡修道的家规“忠孝勤俭、敬业守法、诚实友爱、葆真求善”。今天一起来看他的家风故事~

\

金星闪耀铸忠魂,忠勇孝善家风醇。在四川省金堂县金龙镇净因寺村,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等功臣、“金星奖章”获得者胡修道的故事家喻户晓。

金星英雄 忠勇无畏

胡修道,四川省金堂县人,1931年12月出生,1951年6月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五连战士。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李峰、新战士滕土生3人坚守在597.9高地3号阵地。后来班长李峰接到指令前往9号阵地援助,他带着新战士滕土生坚守3号阵地。新战士负重伤后,他依靠所剩弹药孤胆奋战,一直坚持到援军赶来终将敌人打退。经过一天激战,共打退敌人41次冲击,他一人歼敌280余人,堪称奇迹。

\

1953年,胡修道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胡修道能够成长为不怕牺牲、忠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胡修道幼时家境贫寒,自小就给地主放牛、做杂役以谋求生计,地主稍不顺心就对他拳打脚踢。有一次,胡修道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到家,他妈妈一见他,心痛地说:“你长大了,要好好做人,总有出头那一天!”妈妈的话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从此他立志要做个好人,打倒这世间的不公与不义。

少年时期的胡修道嫉恶如仇、机智勇敢。1943年地方自卫队决定活捉本村匪首胡德茂,12岁的胡修道手拿一支单管枪翻墙而入,迫使胡德茂束手就擒。1950年金堂解放后,以杨青山、蒋炳南为首的土匪在金堂活动非常猖獗,在驻县的人民解放军19师支持下,金堂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运动,胡修道也积极加入其中,带领全村的武装队清剿土匪。

1951年6月,胡修道瞒着母亲参军,报名回家后,他才将此事告诉母亲。母亲没有阻拦,只是含着泪说:“孩子,你这回要去,也是正理。到了朝鲜,要好好的,多写信来……”1952年,在胡修道即将进入阵地前夕,收到一封来自母亲的家书:“家里生活啥都好,不用挂着——就是缺个立功喜报。”胡修道妈妈文贵珍,一直教导胡修道要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在母亲的嘱托下,胡修道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

1953年,胡修道归国后,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军事本领。他长期在部队工作,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为党和国家培育新人。工作期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69年2月,胡修道到安徽砀山县主持党政工作,5年里,胡修道身体力行,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为治理黄河故道和美化铁路,胡修道组织在黄河故道80华里两侧和陇海铁路两侧栽种梨树,为砀山酥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提高粮食产量,胡修道带领干部群众在每个生产队打一眼机井,并积极筹建砀山化肥厂。砀山全县粮食总产量由1968年底的20709万斤增加到1973年底的39975万斤,单产由170.6斤增加到344斤。

\

胡修道退休后,经常深入各地,讲述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家风 代代传承

好家风,代代传。

胡修道的父亲因为力气大被当地人称为“胡八斗”,经常挑着两三百斤的花生等农产品走路到成都售卖,以此担起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去世后,胡修道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祖国召唤的时候更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部队,胡修道经常用扁担帮队伍挑行李和伙房的箩筐。无论事情多琐碎,只要交给他干,胡修道都能干得很好。

胡修道与妻子陈绍玉非常注重家风家教。他们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家庭成员爱岗敬业、勤俭求善。在他们的影响下,胡修道的两个弟弟、三个子女、两个侄子先后进入军营报效祖国。

\

在胡修道的儿子陈刚(随母姓)眼里,父亲是一个朴素、正直、纯粹、敬业的共产党员,是自己最为敬佩的人。“他总是把身为党员的信念深深地植根在自己的心里,用言行举止,对我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

1997年,胡修道的侄儿因家境不富裕,供不起初中毕业的孩子继续读书,想为孩子谋个“好出路”,于是坐上了前往徐州的火车“投奔”胡修道。但在了解来意后,胡修道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告诫侄儿,人要踏踏实实自力更生,权力姓公不姓私,为公不为己。同时,在侄儿临走之际,胡修道还资助了他400元钱。

“父亲对我们要求一直很严格,从小就要求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允许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组织上给他配的车辆和公勤人员,他从未因私动用过,也更不允许我们占公家的便宜。”陈刚回忆,“我参军前,父亲和我有一次长谈,要我到部队后刻苦训练,和战友们加强团结,注重学习,争当一个好兵。这些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对我影响很大。”

胡修道的言行和品德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人。如今,勤奋好学,注重团结,自力更生,不占公家便宜,尊老爱幼,努力工作,这些也成为胡修道子侄辈教育子女的日常,他们反复告诫后辈,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创造,要永远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忠孝勤俭、敬业守法、诚实友爱、葆真求善,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己任的红色家风在胡修道家庭中一代代传承,不断书写着红色家风文化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