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四川省纪委监委部署要求,成都市纪委监委组建“三个工作专班”,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案件查办质效。自2022年8月9日起,“清廉蓉城”推出专栏“‘三个专班’抓落实”,聚焦全市各地在深化“三个专班”中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成效,敬请关注。
成都市新津区:
坚持办案引领 释放治本效应
“要紧盯交待线索顺藤摸瓜、抽丝剥茧,一追到底深挖背后的利益链条……”近日,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组织案件办理片区协作组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判案件办理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突出办案引领,通过定期会商研判案件情况等方式,持续探索创新办案机制、路径、方法,着力提升办案质效,推动行业系统标本兼治。
模式赋能 提升办案效率
“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教育,我全部交待……”日前,在某案件审查调查谈话中,调查组通过主动关心帮助、耐心讲政策、唤醒入党初心,最终当事人消除对抗情绪,如实交代违纪违法犯罪事实。
近年来,新津区纪委监委坚持“政治家办案”理念,突出政治、辩证、系统、法治思维,按照“一案一策”思路,摸索出“先行政治画像深度剖析、稳慎铺排谈话精准攻心、系统整理证据多点破局”办案模式,结合案件犯罪事实清楚、资金流向明确、证据链条完整等基本特点以及当事人的个性特征,通过唤醒入党初心、讲清政策形势、医治身心疾病等方式,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挽救、纪法的温度,帮助审查调查对象放下戒备、转变思想,主动交代违纪违法犯罪事实。
对情况复杂、涉及广泛的案件,该区纪委监委还注重协同作战,积极探索实践“室组地”“室室”协作、部门协办等机制,加强与相关区(市)县协同联动,通过“大兵团作战”“小纵队突进”推动案件办理。
内外兼修 筑牢铁案工程
“认定的事实记流水账,违纪违法构成要素不齐……”日前,新津区纪委监委“津治清风”素能提升课堂再度开讲,由案件审理战线的一名“老将”主讲,以点名道姓“曝光”案件质量问题拉开课堂序幕,进而系统讲解政策要求和实操技能,让与会学员出汗、走心。
“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让办案人员心中有数,守住案件质量‘生命线’。”新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纪委监委深化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定期梳理案件质量普遍问题、典型问题,形成办案人员提能需求清单,针对性定制“学习套餐”,创新开展“津治新风”素能提升小课堂12期,融汇案例分析、要点讲解、交流讨论等,为办案人员“充电蓄能”。
针对办案中涉及跨专业领域的疑难问题,探索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从法院、检察院、审计局等单位聘请9名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咨询专家,防止因专业跨界导致案件质量“脱轨”。同时,将审理关口前移,在案件移送审理前提前介入、预先审理,对事实证据收集、违纪责任划分、错误性质认定等进行把脉问诊,既提升办案效率,又严把案件质量关。
以案三促 风腐同查同治
“系统根据动物耳标号确认养殖户申报检疫的动物为本地‘身份’后,会向有权限的检疫人员派单……全面实行线上申报、线上派单、线上开证。”这是如今新津区动植物检疫工作全流程闭环运行的写照。
不久前,该区纪委监委查办一起生猪检疫过程中受贿和徇私舞弊案件,当事人利用动检监管漏洞,未经实际检测就“隔空”开证收钱,受到严肃查处。
办案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新津区纪委监委坚持“风腐同查”,把查当事人与查政治、查主体责任、查职权、查制度、查作风贯穿办案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排查责任单位失察失管、失职失责等问题,贯通运用“八风”理念、“九责工作法”检视治理行业政治生态,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全面应用“智慧动监”系统、区综合执法局制定实施《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计分管理办法》,压减权力寻租空间、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同时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当事人深刻教训为“活教材”,策划制作《明星所长的发财梦》《糊涂兽医隔空开证 一梦醒来悔不当初》等警示教育片5部,结合旁听庭审、党校主体班,以案示警、以案说纪,引导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2022年以来,新津区纪委监委累计处置问题线索331件、立案212件220人、处分217人,同时依托典型案件深入开展“以案三促”,有效推动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