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
整合监督力量 严防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躺平”“趴窝”
“地块什么时候能平整好?农资配送、树苗供应有没有问题?”在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二组300亩水蜜桃示范基地建设现场,同安街道纪工委书记正向村民了解情况。
红旗村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腹心地带,是龙泉驿水蜜桃主产区。目前该村正探索“林盘+文宿”发展路径,推动村内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在龙泉驿区,像红旗村这样立足本地资源、以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村(涉农社区)还有不少。
为护航乡村振兴项目廉洁、高效推进,龙泉驿区纪委监委整合区、街道、村三级监督力量,牢牢把握人、财、物等关键点,紧盯立项审批、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严防项目资金“躺平”“趴窝”、截留挪用、虚报套取等问题发生。对乡村振兴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严肃追责问责。
邛崃市:
盘活闲置资产 避免村集体资产资源“沉睡”
“从去年5月迎来第一批客人,草池村精兵营地已接待游客46批,实现经营收入14万余元。”邛崃市夹关镇草池村党委书记李永波充满信心。
为避免村集体资产资源“沉睡”,邛崃市夹关镇纪委紧盯村(社区)是否存在集体资产家底不清、权属不明、流失严重等开展监督检查。在发现草池村一处旧办公场所破败闲置的问题后,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整改,草池村通过组团发力、社会招引等方式,将闲置房屋打造成可容纳200人开展露营、徒步、采茶制茶等的拓展体验基地。
同时,夹关镇纪委聚焦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运行,联合相关科室成立督查组,对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7个,约谈2人,规范统一了费用审核流程,推动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细化。
金堂县:
科技赋能“三资”监管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金堂县官仓街道爪龙溪社区老村委会办公楼处置价格偏低;三溪镇黑凤寺村聚鑫家庭农场二次流转对象信息缺失……”近段时间,金堂县纪委监委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数据进行比对,搜寻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层“微腐败”问题。
金堂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账实不符、底数不清、监管缺位、流转不畅等问题,探索建立清单完善、制度重塑、流程再造、信息互联的“大数据监督”路径。依托自主建设的“金睛”大数据监督系统,“靶向”构建“交易价格异常”“违规二次流转”“违规领取补助”“业务预警超期”“资产资源长期闲置”等7项农村集体“三资”阳光交易监督新“赛道”。
与此同时,通过与农业农村部门“三资”数据及农交所“三资”阳光交易数据的关联分析、筛选碰撞、互斥比对,及时在线预警、定向派单、精准查处隐藏在“三资”阳光交易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大邑县:
建立“四位一体”监督 注入乡村振兴“廉动力”
“社区干部有没有在分红中多拿钱?”“集体经济组织收入都用到了哪里?”近来年,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依托当地千亩良田优势,大力发展粮油产业,陆续建成了育秧中心、粮食仓储中心等一系列村集体经济公司。随着社区“钱袋子”鼓起来,当地居民向镇纪委干部道出了担忧。
为推动管好村级集体经济,大邑县以新福社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县、镇、村纪检监察与村务监督“四位一体”监督模式。县纪委监委将新福社区等11个村(社区)确定为提级监督重点村(社区),派出纪检监察室进行驻点工作。镇村纪检监察组织同步发力,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每季度对各村(社区)“四议两公开”、村集体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交叉监督检查,并设立“纪检监督哨”,逐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统筹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监督组织与村级纪检监察力量联动开展工作,进一步织密基层监督网络。
“四位一体”监督模式试点开展以来,大邑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监督发现并办理问题线索26条,推动整改问题40余个,协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公司扩大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问题30余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纪检监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众工作
下一篇:濯锦·音阕诗听丨奢则贪 俭则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