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相治国,风华肃然;
贤相生活,自律清廉;
......
3月3日下午,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纪委监委主办,成都市社科联(院)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金沙讲坛·濯锦系列”第三期走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馆员梅铮铮聚焦诸葛亮等蜀汉群臣的嘉言懿行,解读三国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基因。
“清正廉明、恪尽职守,忠是诸葛亮、义是关羽、明君是刘备,都具有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本期主讲嘉宾梅铮铮围绕蜀汉群臣从治国、选才、自律、家风等方面,以“‘廉’为广而兼有”的“大廉洁文化”视角展开讨论,如何做人为政、修齐治平等话题引发现场观众强烈共鸣。
诸葛亮
是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进行财产申报的官员,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体现了他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以民为本、廉洁务实”“约己奉公、清正廉明”……来自省委党校、市社科联(院)、武侯区的部分党员干部,以及部分参观武侯祠的市民群众,聆听讲座,汲取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廉洁正能量。
“这是一场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讲座。”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任思奇认为,三国文化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过去在文化资源开发中更注重文艺或文旅的角度,这次讲座带来了别样的视角,从党员干部廉政的培养,清白廉洁的角度来进一步挖掘三国文化。“从讲座中也认识到了廉洁公正的诸葛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执法严明、公正无私。”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是一种很好很有效的方式,在武侯区政协机关党委书记彭贤春看来,三国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做人做事、治国理政的优秀理念,经过1800年的洗礼,蜀汉群臣身上展现出了勇敢、忠诚、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学习。“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增强清正廉洁、拒腐防变意识,严格自律,不忘初心,为广大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以‘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牵引,让‘濯缨锦江、清流万里’浸润人心、化风成俗。”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找廉洁基因,从建筑承载、文史记载、口碑传载中挖掘“厚德”元素,让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养分”,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锻造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下一篇:深度关注丨奋进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