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今日关注 > 正文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怎样担当作为?“阳光监督·看作为”聚焦成都市文广旅局

发布时间:2022-01-19 07:54:36       来源:成都面对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成都市提出:要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何来做?

\

守正创新,彰显天府文化,成都文旅如何在“十四五”开好局谋好篇,展现新作为担当?对应群众所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都文旅如何补短板、提服务、强监管,以更实作风更强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月18日,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创新推出的“阳光监督·看作为”融媒体直播活动聚焦成都市文广旅局。

成都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郭德刚带队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公共服务处、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市场管理处、资源开发处、博物馆处、科技宣传处,与成都市纪委监委驻市文广旅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有关同志一起走进直播间,以“改革奋进做强都市文旅核心,担当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主题,谈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作风纪律,阳光回应群众关心关切。

\

守好初心担好使命

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文旅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的影响,成都文旅部门如何担当作为,谋好发展篇、做好惠民事?”直播一开始,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郭德刚首先回应社会关切。

\

2021年,成都文旅行业坚持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两手抓,圆满完成“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演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在国家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满意度调查当中位列全国第一。产业方面,有118个文旅项目在建,去年完成投资1400亿。先后完成天府艺术公园里的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建设并开馆,推出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的生活场景,有力带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

2022年,成都文旅继续围绕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持续提升历史文化传承力,把历史文化科学保护工作做好,活化用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文旅产品供给力,持续向市民推出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继续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示范区、省级品牌创建,提升成都文旅产品质量;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项目招引和促建,支持文旅企业发展,推动国有文旅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文旅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天府文化影响力,围绕大熊猫文化、巴蜀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等具有成都特质的天府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继续塑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在“五个走在前列”上体现成都文旅的担当和作为。

\

“成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重点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去年成都完成文旅产业项目投资1400亿。巨大资金投入,如何做好资金监管?钱怎么花的?项目怎么执行落实的,有没有公开?”活动监督员邢连超跟进追问。

“资金管理首先是制度管理,我们所有资金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序,用程序来保障资金使用合格和安全。”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郭德刚回应说:在制度之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网上采购、适时公开,特别对重大项目经费,全都在网上公示,以公开促规范,所有经费都要绩效考核,保障资金发挥实效。

“对于资金的使用,部门是否有对廉政风险岗位、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展开监管?”主持人继续追问。

“对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监督程序,在部门内部有内控制度,有明确的监督制度,包括对合同制定、审批流程等都要严格把关,项目征集、申报、采购和结果评审,都会进行网上公示。”

“这两天地铁都感觉人多起来了,现在来成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成都在景区景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扎不扎实?你们的监管严不严?”网友提出关心。

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市场管理处处长杨晓玲回应说,市文广旅局严格落实A级景区疫情防控要求,督促景区景点开放管理按照“限量、预约、错峰”总体要求,落实“三多两有”防控措施(做到配备工作人员多、入口设置多、检测点位多,有疏散场所和隔离场所),加快推进“三码合一、便捷入园”。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对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项目和场所,安排专门人员加强管理。严格落实游客入园扫码亮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刚性要求。加强对各类室内场所、物品和环境的消毒,特别是游客高频使用的设施设备,做到消毒全覆盖,不留死角空白。

按照“分片分区包干、行业全覆盖、区域全覆盖”的原则,采取“日常督查”“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宾馆酒店人员排查”“娱乐场所疫情防控”等重点,加大力度、提高频次对各区(市)县重点文旅场所开展督导检查。通过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建立问题台账、限时整改落实、定期“回头看”、企业教育约谈、停业整顿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管理闭环。

回应群众关切

做实公共文化服务有力惠民生

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何对应群众所需,做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针对这一问题,基层有话说:

基层文化活动运营社会组织负责人 王曦:2021年9月底进驻成华区双林二巷文化中心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感受是社区活动往往对场次要求多,供给内容上较为单一,不能更好精准聚焦大众需求。希望能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包括工作能力、筹办能力、资源组合能力。

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党委书记 张彪:目前公共文化活动在组织上还是有较多的思维惯性,社区购买服务后让第三方负责完成,社区对活动组织、主题思考的介入不够,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动指导,出台一些举措办法,让基层知晓能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么规范地开展好活动。

市民代表 马皖轶:在推行全民艺术普及过程中,容易出现同质化、大众化,希望以后不光有简单的唱跳,更多组织一些音乐会等高端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

成都市人大代表 孙玉凤:此前街道曾开展过“非遗体验课”“音乐会”等活动,很受市民欢迎。但这类活动名额较少,分配到社区的机会寥寥无几,让居民“可遇而不可求”。建议更精心地组织一些文化大餐满足市民日常需求,提高精品活动的供给能力,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发展红利。

公共服务处处长赵春美就此回应说:

关于如何解决基层文化活动单一性问题:首先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打造友好型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将服务对象扩展覆盖到主流人群。设施免费开放、错时开放、延时开放的同时,利用数字化等服务新技术,扩展24小时全时自助服务。同时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质量,包括培育和扶持民办图书馆、民办文化场馆和群众文艺团队,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设施设备,资助项目、赞助和提供服务等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

关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基层公共阵地提档升级,实施亲民化改造;推进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新空间,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商务楼宇、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等打造公共文化美空间,同步引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在身边就能参与更多文化活动。同时更多打造“城市阅读美空间”等身边的图书馆,推选评定“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等,让文化阵地在基层能覆盖更广,效果更实。

关于更多优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2022年将围绕“爱成都·迎大运”主题,结合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综艺演出、民俗文化表演,丰富城市音乐角、嘉年华等活动,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10万场次。提升品牌活动,做亮“一县一品牌,一镇一亮点、一村一特色”,持续推动成都文化四季风,村晚、千龙千狮闹新春,百舟竞渡迎端午、万人诵中秋等活动常办常新。

关于更高品质重要文化场馆建设:2018年开始实施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更进一步对城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统筹布局。目前,露天音乐公园、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等一大批网红型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建成投入使用。2022年上半年,成都市文化馆新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将开馆运行。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建设成都自然博物馆、金沙演艺综合体、川剧艺术中心等项目。同时,每年完成新打造46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等民生工程,让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市民的乐聚之地。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为加快推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

成都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江韬:作为市纪委监委对口联系市文广旅局的纪检监察室,聚焦监督首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对部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摆在突出位置,细化监督措施,健全制度机制,督促“关键少数”规范用权;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围绕文旅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重点工作,聚焦项目推进、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强化监督检查,筑牢纪检监察防线;严肃执纪问责,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精准应用“四种形态”,持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为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

成都市纪委监委驻市文广旅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樊芯妤:首先突出政治监督,督促市文广旅局党组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对“关键少数”监督,重点监督局领导班子成员,系统直属单位的“一把手”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强化日常监督,将干部作风、履职履责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重点,严肃查处作风和腐败问题,加大追责问责力度。落实精准监督,围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文广旅重大项目建设、“三城三都”建设等,对重点项目全程介入,实地明察暗访,深入基层调研,随机抽取对象廉政谈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改问题,努力为文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