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沈阳举行
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6月8日上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辽宁沈阳举行,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彰显中华文明标识”等10个项目获评十佳案例。此外,公布了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和入围项目名单。《中华文明云展》等10项作品获评精品项目,《〈我在博物馆等你〉融媒体互动平台专题》系列短视频等10项作品获评优秀项目。
“近年来,全国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级各类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提升,彰显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新成效。”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要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筑牢文明基石,实施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依托文物考古成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厚植文明沃土,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文明根脉,持续强化博物馆纪念馆教育研究功能,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推出更多展览展陈和文化文物精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滋养文明形态,推进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深化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促进人类文明赓续。
此外,开幕式上还公布了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举行国家宝藏(启蒙奠基)系列纪念币发行仪式,开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讲述、“文明时刻”文物传播项目推介,并为“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揭幕。
据了解,活动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论坛和特色活动。其中,“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论坛将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则将聚焦科技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邀请相关专家对近年来的文物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发布,涉及领域包括金属物料产地的溯源、传统村落保护与活态利用、贝叶经保护修复、纸质文物规模化脱酸关键技术、古村落火灾防控、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研究等。
作为今年活动的“东道主”,沈阳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公益宣讲、专家讲堂、惠民开放、特色展览、公众考古、文物保护等十大类、200余场活动,包括“守护瑰宝探源沈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含文物保护知识)公益宣讲活动及文物惠民活动、“妙手匠心文物新生”文物修缮观摩、公众考古季——实验室考古开放日、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及“两陵”惠民开放周等。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提高公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侯颗)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