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区:“3+2+1”服务监测模式 涉企诉求直达快办
“以前要排三个窗口,今天一个窗口全部办完,点个大大的赞!”这是成都市青羊区政务服务大厅卫健食药审批窗口意见簿上的一条留言。
青羊区纪委监委着力优环境、提服务、强保障,强化“室地+组地”联动跟进监督,实行涉企诉求直达快办机制。通过建立畅通信访投诉举报“直通车”、12345线上举报、惠企智慧平台3个问题反映绿色通道,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走访、纪检监察室日常联系2项日常监测方式,以及聘请1批党风政风监督员开展辖区走访的“3+2+1”服务监测模式,多层次、多渠道收集企业发展中堵点痛点难点。
“为精准甄别困难诉求和问题线索,我们成立了涉企问题分析研判小组,定期分析评估预警信息、涉企问题、评价情况等指标,梳理共性、突出问题,向相关部门单位制发《廉情抄告单》,实现涉企问题可追溯、可查询、可预警。”青羊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通过“3+2+1”平台收集并办结问题125个,满意率 98.62%,党风政风监督员一线收集问题,推动解决企业反映要素保障不足、用工难融资难、政务服务不优等问题76个。
成都市新都区:全面了解诉求困难 “个性化”靶向服务
“你好,已收到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们会马上核实督办......”近日,新都区三河街道纪工委通过“亲清护企”平台了解到辖区某建筑公司反映的停工问题后,立刻督促职能科室通过沟通平台,协调解决问题。
新都区纪委监委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亲清护企”平台对企业投诉和诉求分别列出清单,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对久办不结、久拖不决的问题及时与责任办所进行约谈,对发现的涉企干部作风和腐败问题线索严肃处理。
同时,该区开展“大走访”活动,由街道干部担任“企业管家”,对辖区企业遇到的困难及诉求进行全面了解,围绕人才政策、税费优惠等进行“个性化”靶向服务,并对“企业管家”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多次出现、长期未解决的问题督促并建立完善制度,推动问题整改,提升服务质效。
截至目前,新都区纪委监委共走访汽车销售、餐饮和文旅等行业重点企业40家,收集用工、宣传、停车等方面诉求50余条,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施策、分步化解,努力实现企业诉求收集、分析、解决、回访闭环。
成都市郫都区:制定监督清单 跟进督促问题整改
“新出台的《促进影视文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要尽快宣传到影视城的每家企业,做好政策宣传、指导、服务......”日前,郫都区纪委监委企业服务监督专员走访成都影视城,在了解企业经营和部门服务企业情况后,向成都影视城管委会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为切实当好营商环境的“护航者”,郫都区纪委监委围绕产业建圈强链、科创新城发展、成都影视城建设等重点工作,制定年度政治监督清单,开展项目化、清单化、点题式监督。建立“走访+监督”式企业走访制度,每月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和日常监督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月监督清单、确定检查具体内容和检查监督单位,按计划开展监督。同时,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梳理归类,形成问题清单,及时进行反馈,采取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发督办函等形式,跟进督促问题整改。
今年以来,该区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与办事企业、群众、党风政风监督员一道,深入开展“体验式”监督87次,发现并纠治问题17个,发出《提示函》11件,推动形成30个高频事项流程再造,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6件7人,党纪政务处分7人。
都江堰市:联合多方力量 促进企业诉求有效解决
在都江堰市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格外醒目。“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我们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与‘好差’评价、‘码上监督’等平台有机融合,及时受理、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办不成’等相关问题。”旅游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马珍介绍。
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立足自身职责,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运用《都江堰市政商交往“正面”“负面清单”》,以“十能”列出规定动作,以“十不能”划出底线红线,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党员干部清廉担当、主动作为。同时,调动派驻纪检监察组、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力量,综合运用“函、查、谈”等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联合该市行政审批局推出线上“亲清茶叙”活动,做强“12345企业热线总客服”功能,以“一键回应”促进企业诉求有效解决。
今年以来,都江堰市纪委监委深挖严查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领域侵害企业、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收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工作失职、违规审批等窗口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4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人。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