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府之地沃野千里,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这里孕育出无数为后世铭记和颂扬的贤德英杰。“清廉蓉城”从2022年8月6日起推出专栏《濯锦·贤德懿范》,品读历史长河中那些与成都有关的人物故事,从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品德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今天推出第二十期。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董允德行高洁,治国理政能力突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举荐能负责国家大事的贤人良将,其中就有董允。诸葛亮死后,董允为蜀国政局的稳定贡献了重要作用,蜀人因此把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又称“蜀汉四英”。
《三国志》常将子孙后辈的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的事迹之后,合为一传,但董允独立记述为一传,并没有记在其父董和之后,是极少数能够“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的与众不同。
家风蔚然 影响至深
董允为人正直,敢在庙堂之上说真话,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抱负,其后能够彪炳史册,与其父董和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董和在蜀中任职期间,坚决制止奢靡之习,他带头节俭,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同时申明法度,禁止奢侈浪费,若有不遵从者严惩不贷。董和以身作则,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更加严格。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闻名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优劣难分。有一次,董允与费祎同往参加益州名士许靖之子的葬礼,董和给了他们一辆简陋的车驾,董允觉得有辱身份,费祎却安然自若。董和知道后,便对董允说:“蜀人都以你和费祎齐名,我过去也认为如此。但从今天起,我就有答案了。”其实,通过一次细微的坐车表现,并不能断定董和的德行不如费祎。董和这番话,更多的是希望董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董和的教导下,董允从小就树立了公平正直的观念,建立起是非曲直的善恶观,这对他的终身都影响深远。
敢言直谏 刚正不阿
刘禅即位后,董允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总领内宫事务。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敢于直谏、给皇帝规定嫔妃数量的官员。据《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记载,“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刘禅时常想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直言劝谏刘禅不应过分沉醉于美色,刘禅畏惧董允的威严,此后收敛了不少。
后来,刘禅日益亲信宦官黄皓。黄皓是个奸佞小人,时时企图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不留情面地怒斥黄皓,使得黄皓十分惧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时,黄皓只是个黄门丞,始终没有得到升迁重用。
焚烧地契 淡泊名利
董允一生为官,始终两袖清风,不纳私产。鉴于其政绩卓著,生活清贫,很多蜀地官员包括担任了益州刺史的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进爵,增加食邑,但都被董允严词拒绝。
有一回,刘禅采纳了一位官员的建议,悄悄地把整个分水镇划在董允名下,作为他世代享用的田产。董允得知后,一方面上书刘禅坚决不受,一方面快马加鞭不分昼夜赶到分水镇,烧掉田契,将分到的田产退还给当地村民。村民得知董允的事情后,携老带小地来向董允表示感谢,称赞他是为民分忧解难的好官。一时间,董允烧毁田契的事迹被蜀地百姓传为美谈。
蜀汉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千百年来,蜀地百姓对他的追悼缅怀未曾断缺,在今天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乡董允坝还留有董允墓。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时任泸州刺史的阮时升曾修缮董允的坟墓,并写下诗词称赞他的功绩:“功著两朝存故里,人亡千载只孤坟。山河未改生前旧,禾黍今瞻陇下耘。遗冢有墓犹识性,荐萍无主独悲君。遥知英爽依然在,欲挽炎精日已曛。”历史奔涌,朝代更迭。虽然时过境迁,但董允留下来的精神品质却始终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都市武侯区纪委监委)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