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濯锦廉壁 > 濯锦·贤德懿范 > 正文

濯锦·贤德懿范丨董和:忠良信实 言传身教

发布时间:2023-03-19 22:36:14       来源:成都市纪委监委

\

编者按

天府之地沃野千里,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这里孕育出无数为后世铭记和颂扬的贤德英杰。“清廉蓉城”从2022年8月6日起推出专栏《濯锦·贤德懿范》,品读历史长河中那些与成都有关的人物故事,从中汲取智慧营养和品德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今天推出第九期。

\

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董和率领同宗族的人向西迁移,益州牧刘璋任其为牛鞞、江原两县的县长以及成都的县令。后被刘备征召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7年,为人清正廉洁,敢于直言劝谏,深受百姓爱戴。

董和:治理郡县 作出节俭表率

蜀地富饶,物产丰富,当时社会上盛行奢靡之风,就算是经商之人,都享受着王侯般的生活,婚丧嫁娶,皆是铺张浪费。董和亲自带头作出节俭表率,粗衣蔬食,并颁布严刑法规,防止人们超过规定的本分,这也使他管辖地区的社会风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然而,县里豪强害怕董和的严厉法规,劝刘璋调董和担任巴东(今重庆奉节县东北)属国都尉。数千名年老体弱的官吏平民手拉手请求留下董和,刘璋听从他们的请求让董和留任了两年。

后来,董和升为益州太守,由于他廉洁为民,善于治理各种政事,与境内少数民族讲信修睦,深得他们的爱戴。

董和:直言劝谏 诸葛亮怀念追思

董和是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早就听说过董和的名字,他在占领益州后,征召董和担任掌军中郎将,和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董和与诸葛亮志趣相投,品性相合,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这期间,诸葛亮有什么错误或者考虑不周的地方,董和都会反复劝谏诸葛亮,十分周到详细,两人齐心合力,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

诸葛亮伤怀追思

董和去世后,诸葛亮非常怀念董和,多年后诸葛亮对属下说道:“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意思是说,你们如果能效仿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对国家一片忠心,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很多了。后来,诸葛亮回顾自己一生中所遇到的朋友和同僚,他认为有四个人能够直言劝谏自己,匡正自己的得失,其中就包括董和,因为董和“每言则尽”,对他的帮助很大。

董和:清贫节俭 不为一己之私

220年左右,董和病死于成都。自从董和做官拿了公家的俸禄以后,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对内参与军国大事,20多年,清正廉洁,临终时家中竟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财存留,可见董和的清贫俭约。

董允:继父遗志 鞠躬尽粹

\

董和的儿子董允也非常有名,官至侍中、尚书令,统领禁军。董允经过董和的言传身教,与其父一样为人正直诚信,两袖清风,对后主刘禅严格要求,长期压制被刘禅所宠信的宦官黄皓。

尚书令蒋琬以董允成绩突出,上表为董允请求赏赐,董允坚辞不受,为世人所称道,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被后人并称为“蜀汉四相”,号称“四英”。

\

“蜀汉四英”塑像

名士风骨 世代流传

董和、董允父子二人坚守道义,对世人谦恭,体现出文人名士的风骨,蜀地人无不怀念他们,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称文臣廊,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其中董和排在第六位,董允排在第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