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巡察微故事》,聚焦全市各级巡察机构在开展巡察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所思所得,供交流借鉴。今日推出第12期——老旧小区“重生记”
位于邛崃市城南的文君街道,下辖32个村(社区),既有高楼林立的商圈,也有房龄超过40年的老旧院落。此前,邛崃市委第五巡察组就来到了这里开展村级巡察……
经过走访,巡察组看到的是地面坑洼,有的地方积水较多,墙面瓷砖脱落,不美观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听到的是居民抱怨,“上次掉落的砖块差点砸到小孙子。”“我们那个单元地势矮,很容易积水,屋头老人小孩进出很不方便。”
这里的老旧院落是邛崃市人民医院宿舍,始建于1984年,共6栋楼22单元242户。多年来,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排水系统不畅、水表未分户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小区居民反映强烈。
漏雨的车棚、起皮脱落的外墙、电瓶车飞线充电……这样的场景在随后三天的巡察全覆盖走访中不断重现。
邛崃市委巡察组对小区整改情况进行回访
群众的呼声就是巡察的哨声。巡察组将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文君街道,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该街道建立整改问题清单,系统分解整改责任,统筹开展整治。
推动文君街道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落实“一院一案”的整治要求,充分收集群众诉求问题,鼓励小区居民参与施工过程监督,将规划设计与居民需求有机集合,形成院落改造方案。
在改造过程中,巡察组强化督导,及时跟进掌握整改进展动态,建立“住建牵头+街道负责+部门合力+巡察监督”的运行机制,水务、经信、社治等部门共同发力,切实解决管网改造、管线序化等难题。
在巡察推动下,文君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按下了“快进键”,截至目前,已改造老旧小区6个,改造建筑面积约4.37万平方米,规范停车位160余个、新增健身广场1个、投入配套健身设备5套,进一步补齐了辖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短板和弱项,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真正做到把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清单”变为群众“幸福清单”。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老旧小区实现从颜值到功能的全面‘焕新’,能大力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邛崃市委第五巡察组负责人表示,解决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要在“后半篇文章”下真功夫,建立“问题收集—整改反馈—长效监督”的闭环机制,强化跟踪问效,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针对邛崃市城区部分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的现状,邛崃市市委巡察办以点带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同步开展摸排建立问题台账,组织住建、水务、经信等职能部门会商攻坚方案,将巡察监督从“单个小区”向“同类问题”延伸,从“事后整改”向“制度完善”延伸,推动老旧小区改造落地见效。
去年以来,该市已完成对蜀涛苑、文昌馨苑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共涉及户数571户,建筑面积约5.83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完成9个老旧院落的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旧城人居环境,不断满足群众对“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居有所美、居有所乐”的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
下一篇:巡察微故事丨好政策为啥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