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工作集锦 > 监督执纪 > 正文

成都市郫都区:应进必进 推动农村产权规范阳光交易

发布时间:2023-09-21 11:52:00       来源:成都市郫都区纪委监委

“这是汉姜村资金类项目清查核实情况,通过张贴公示向村民们公开,让群众更加清晰本村的产权及交易情况,群众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行使。”近日,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汉姜村纪委书记雷长兴向区纪委监委督查人员介绍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推进情况。

\

郫都区红光街道汉姜村张贴公示资金类项目清查核实情况

早在2017年,成都市郫都区率先在规范农村各类产权入市交易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累计入市交易348宗,总资金34.67亿元。但早期的探索中,产权交易多为线下交易、直接交易,极易成为违纪违法问题滋生的“温床”,集体资产存在着流失的巨大风险隐患。“从历年查处的违纪违法相关案件来看,大部分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产权交易的招标投标、项目承建、资金管理等环节,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进产权规范化交易,必须先摸清集体“家底”。郫都区纪委在前期“阳光三资”进场交易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纪委相关要求,全面铺开农村产权清查核实工作。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属地党委政府等共同参与,在全区范围对各村(社区)涉及的资金资产资源类项目进行全面清查核实。从首轮清查核实来看,已有80余个项目、约2亿余元的资金类项目等待交易。

如何确保规范交易,是村(社区)“两委”干部一直很担心的问题。以“专业人办专业事”的理念,郫都区纪委监委联系区农业农村局、郫都农交所对农村产权交易开展专门培训,并组织法院、检察院、律师等力量开展“普规普纪进村社”4场,利用村(社区)“坝坝会”“林盘会”契机,大力宣传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工作,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监督。

为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依规廉洁运行,郫都区纪委监委针对农村产权项目的交易前资料收集、交易中程序执行、交易后履约情况全流程,织起了一张立体式监督“防护网”。郫都农交所结合自身实际,对39项农村“三资”(含特定类)廉政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细化分类,按照“高、中、低”进行了“黄、橙、红”三级分色分类管理。在交易项目“终身赋码”身份证式管理的基础上,对已成交项目持续跟踪,邀请监督员定期采集项目现场视频和图片资料,跟进建设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区纪委监委、区农业农村局、区规自局推送。

与此同时,区纪委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交易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实施交易项目所在的镇纪委(街道纪工委)、村(社区)监督员要全程跟踪监督。区纪委监委同步发动党风政风监督员、新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等,组成166人的监督员队伍加入到监督体系中。同时,充分利用企地协作,率先与成都交子金控集团纪委签订企地协同监督合作备忘录,明确8大监督事项,从监督检查、问题线索处置、案件查办、主业培训、文化共享等方面深度协作。据了解,立体式监督以来,区纪委监委先后收集反映并督促整改问题50余条。

交易范围清单化、程序标准化、信息阳光化、系统智能化、监督全面化,郫都区坚持农村产权交易“五化”工作法,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自去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挂网公告项目168宗,完成交易项目128宗,涉及资金近4亿元,挂网项目较试点前增加330%。

“今年5月,战旗粮经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烘干储备中心实施设备基础及设备罩棚、设施设备项目采购。通过阳光交易平台集中交易,最终中标价为299.80万元,为村集体节约预算资金28.86万元,群众受益很大。”郫都农交所相关负责人谈道。

将农村产权放在阳光下规范化交易成为防范基层“微腐败”的重要路径,下一步,郫都区纪委将结合农村产权交易中的易发、频发的廉洁风险点,不断优化交易规则、完善交易平台、加强交易监管,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更加阳光透明。(成都市郫都区纪委监委 || 编辑 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