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永葆本色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永开
11月13日,周永开(后排左二)在所住的小区院子里向居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侯荣 摄
11月13日,一缕缕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大树下,十来名小区居民围成一圈,全神贯注地聆听一位老人的宣讲,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这位老人便是周永开,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今年92岁。1991年,周永开在达县地区纪委离休。离休29年来,周永开一直坚持讲党课,教育引导人们始终坚守初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同住小区三楼的邻居戴淑琼正在家中准备午饭,听到院子里老书记在讲课,随即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来不及等电梯,一路小跑着下楼。还没坐下,又看到身后86岁的母亲,披着外套也跟着下了楼。“老书记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很喜欢听他讲课,一听见他的声音,我就下来了。”
这是周永开今年讲的第十次党课,专门为小区邻居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总结了前几年的工作,对国家未来发展提出了规划,更关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你们看,现在国家发展好了,我们小区也建设好了,我们一定要把小区管理好。今年要在小区成立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传达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基层群众……”
不变的信仰,执着的追求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农民家中。年少时,他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打土匪、分田地,为农民办实事,革命的种子从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
194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17岁的周永开举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起,周永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
怀着这样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永开从事地下工作,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毅然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直用行动践行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认真、较真,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周永开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惩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层干部,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都依纪依法给予了处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最英明的决策。”
“我们必须得罪贪腐分子,让人民相信我们。”纪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支撑我的始终是不变的信仰。”
离休后,周永开寻思着要贡献余热,便带着两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10多年来,他先后50余次上山,长时间蹲点护林,一次在翻山越岭时不慎跌倒摔成重伤,住院治疗几个月才康复。以前500多亩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被华山松和漆树等装扮得绿树成荫,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实验基地。
花萼山上的“清风林”与腊梅,是周永开最魂牵梦绕的美景。今年,周永开先后两次回到花萼山,再看看那片山、那些树……周永开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兑现了他当初“把绿色还给大山”的誓言。
“我的党费,我一定要亲手交纳”
“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10月23日,周永开和往常一样搭乘公交车,来到达州市纪委监委机关离退休干部支部,郑重地将60元党费和党费证交到支部书记冯银宗的手上。
在泛黄的党费证扉页,两行字格外醒目:“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亲笔写下的格言。小本子记录着从2016年1月至今,每月交纳党费的时间、金额和收款人签字。这样的小本子,周永开的抽屉里还有厚厚一摞。
“对于这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革命’来说,每月绝对不会忘记的事情,就是亲手交纳党费。”冯银宗介绍说。
周永开的家距离达州市纪委监委5公里多,坐公交车需半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的路程对于年迈的周永开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曾经有人建议,由我们代交或者主动上门收取,却被‘周老革命’严厉批评了。”
“按时交党费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周永开的心中。在他看来,党费与党性息息相关,交纳党费是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决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可由他人代劳。
“一名党员,清楚自己党费多少、按时足额交纳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的党费,一定要亲手交纳。”周永开话语坚定。
“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这是我和妻子对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020年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战胜疫情尽自己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从事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质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方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称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装,更是穿了几十年。
然而,每当遇到那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周永开却总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树苗,守山护林;捐赠奖学金近20万元,助学救困;多次主动交纳特殊党费,2019年7月一次交纳10万元……
这些年,他已经记不清捐献了多少钱,但他始终记得“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庄重承诺。“共产党人没有私心,等我们老了,我所有家产包括这房子也捐献给国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侯荣 通讯员 唐绪汝)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