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扎实推进基层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基层产权“应进必进 阳光交易”
“成交!”日前,受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村民委员会委托,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蒲江所对两河村3组高山坡集体果园项目进行公开现场拍卖交易,经过34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18万元成交,相比挂牌价格溢价686%。
这是成都市纪委监委扎实推进基层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的一个案例。按照先试点后全覆盖推进的思路,成都市探索完善基层产权“应进必进 阳光交易”机制,有效盘活城乡资源要素、助力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该项探索开展以来,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累计成交产权项目8105宗,交易规模达208.92亿元。
找准切口 精准发力
清查核实范围延伸至覆盖农村、城市的基层产权
“我们梳理了近3年查处的村(社区)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现其中有291人涉及产权交易方面问题。”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群众关切处就是监督发力点。去年6月,成都市以蒲江县、郫都区、龙泉驿区和金堂县4个区县作为试点,探索建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属地党委政府等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拉开了探索改革的序幕。
试点初期,各区县以农村产权项目、非必须公开招标的涉农工程项目、非集中采购涉农项目等3类可交易产权为重点,全面厘清集体“三资”类别、数量、权属等情况。
系统研判发现,除村集体“三资”外,产业招商项目、农民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的农用地等交易项目仍存在较大腐败空间。为此,成都将清查核实范围拓展为涉农产权,在资金类中增加“社区保障资金”,并新增“其他类”,将“农民集中居住区闲置房屋、商铺”“统一经营管理的闲置房屋及宅基地”“产业招商项目”等产权项目一并纳入农交平台公开交易。
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成都进行第二次大范围试点推进,将清查核实范围从涉农产权延伸至覆盖农村、城市的基层产权。今年4月,全市23个区市县全覆盖铺开。
应进必进 规范运行
形成4大类36项的“应进必进”交易目录
确保“应进必进”,是实现“阳光交易”的关键。成都通过两次扩面探索,形成包括资产类、资源类、资金类、其他类4大类36项的“应进必进”交易目录。
其中,群众关注度高、廉政风险点多、现有相关政策不明确的交易项目,包括农村建设工程、村级货物及服务采购、镇(街道)持有(代管、托管)集体资产、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房、地方储备粮等交易,首次列入基层产权交易目录。
如何把牢“应进必进”入口关?成都市建立由纪委监委统筹推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调度,县级“三资”职能部门协调,镇(街道)、村(社区)为实施主体的清查核实工作机制。同时,成立清查核实工作专班,在全市设立村级服务站564个,选定村级信息联络员2211名、监督员1411名。目前,累计完成各类基层产权信息搜集录入37351条。
根据农交平台交易规则,成都市基层产权流转交易按照提出申请、审核受理、组织交易、结果确认、签订合同、交易结算的一般程序进行。村(社区)在农交平台提出交易申请,经镇(街道)审核把关、农交所资料审查后,公开发布交易公告。交易达成后,签订交易合同并支付相应款项。
今年,青白江区福洪镇杏花社区通过平台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出让4宗,出让金额2000多万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大家都放心。”社区工作人员说,通过平台交易盘活了闲置资产,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信息助力 监督护航
对清查核实的产权项目实行“赋码管理”
基层产权项目种类繁多、交易量大,如何有效防范进入平台交易产生新的廉洁风险?
为保证对所有产权信息追踪溯源,成都市纪委监委督促成都农交所对清查核实的产权项目实行“赋码管理”,实现项目全流程追踪、精准监控。同时,以“大数据”监督为牵引,收录违规指定施工方、围标串标等39个潜在廉政风险点,梳理20多个风险监督模型,对交易风险实时预警、跟进监督。自今年1月启用该功能以来,系统先后处置预警信息2257条。
与此同时,成都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制发基层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业务指导、监督管理等职能职责。同时,按照资金、资源、资产、其他类制定20个类别的交易细则,全面涵盖群众关注度高、廉政风险大的农村工程建设、村级货物和服务采购、粮食交易等项目,形成基层产权交易制度体系。(李明韬 程廷静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10月25日,四川日报06版“成都”推出《基层产权“应进必进 阳光交易” 成都扎实推进基层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