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序幕
油画《五卅运动》
1925年,五卅惨案点燃了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仇恨怒火。以五卅惨案为导火索,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制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五卅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
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千里”,揭开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的序幕。陈达青的油画《五卅运动》,将这一伟大而悲壮的历史事件以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于画卷之上。
油画《五卅运动》(局部)
油画《五卅运动》撷取的是上海民众反帝爱国游行示威的历史场景,整体构思具有典型的史诗风格意境。古典绘画的磅礴庄严与历史情怀完美结合,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血腥本质,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民众群情激昂、热血沸腾的大无畏精神。
画家将地点放在了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周边,清冷的天空,晦暗的建筑,交代出压抑的时代背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爱国民众,如潮水般不可阻遏地冲破反动统治者设置的路障拦截;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愤怒地与手持武器的外国巡捕英勇对峙;工人负伤,群众领袖演讲,女青年掩面抚泪;游行行列中的旗帜被高高举起,传单如雪花般漫天飘洒……种种绘画要素组合而成的现场氛围,情绪饱满,意志亢奋。
汇集不同身份的民众怒不可遏,大有冲出画面的势头。着重刻画的人群中,工人、学生、市民、报童等,充分展现出参与五卅运动中的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代表性。画面上龟缩一隅的英国、印度、安南巡捕,是这场“全民大审判”的被告,体现出作者的强烈控诉。置身历史的风浪之中,画家的笔触饱含情感色彩,历史的深刻与厚重跃然纸上。
一切权力归农会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历时32天,行程1400余里,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县的农民运动。当年3月,集成考察成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
在这部两万多字的著作中,毛泽东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与方针政策,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健康发展。毛泽东关于“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的论断,成为一个响亮的具有时代性的召唤。
油画《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以毛泽东对湖南农村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为背景,詹建俊创作了油画《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红旗、红标语、红缨枪……首先扑面而来的红的色彩,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映满眼帘。“一切权力归农会”醒目地提示出作品的主题。
油画《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局部)
整幅画面意气飞扬、生气勃勃。毛泽东与众多农民欢聚在农民协会的议事厅里,呈现一派喜悦欢庆的氛围。毛泽东的表情传神,因农民运动的大好形势而按捺不住的欣喜,与群众的激情交相辉映。端坐桌边的农民领袖表情饱含期待信任,与毛泽东的欣喜形成另一组映照。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体的农民群体,自信豪迈、喜悦爽朗,成为对大革命造成的新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追述。
“威武铁军留英名”
油画《贺胜桥战役》
自出师北伐后,叶挺独立团多次担任先遣队,一路鏖战,被誉为“威震敌胆的铁军”。1926年8月,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的北伐军在湖北咸宁贺胜桥击溃北洋军阀主力,为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及两湖战场的迅速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尹戎生创作的油画《贺胜桥战役》,就以绘画形式记录了这段历史过程。
油画《贺胜桥战役》(局部)
作品主题鲜明,构图简洁,契合了战场的急促与紧迫。红色调的使用,渲染了血与火的氛围;头缠绷带的战士坚持战斗,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惨烈。铁桥上,疾步冲锋在前与紧随其后的北伐军将士似一支支离弦的弓矢,势不可挡,营造出一种即将冲出画面的动态气势。战士握枪冲锋的造型极具戏剧感,生动再现了革命军人压倒一切敌人的强大力量。
画家对景物的描绘富于寓意:横贯的铁桥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坚实稳固,与作品的重大历史题材及严肃主题相适应,突显厚重之感。桥头的火光、前方的烈焰、弥漫的硝烟、炮弹在水中激起的浪柱……无不暗示着敌军的顽强抵抗和覆灭前的垂死挣扎。
这是一场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殊死搏斗。它提示着我们,发扬敢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鼓舞人民奋进的强大动力。
血沃大地发春华
油画《前赴后继》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大批优秀中华儿女倒在了反革命的血雨腥风之中。据不完全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在白色恐怖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流成河却没有被吓倒,更没有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
昔日的硝烟散尽,但英雄不会消失。1959年国庆,罗工柳创作了油画《前赴后继》,提示人们在举国欢腾的日子里,不忘革命志士的英勇与无畏,永怀英雄先烈的信仰与忠诚。
油画《前赴后继》(局部)
油画《前赴后继》采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沉重氛围。大面积的暗黑色背景,突出了那是一段黑暗如磐的苦难岁月,刻画了对敌人充满愤怒仇恨的悲壮场景。人物身着白衣,既有传统悲悼的象征性,又与长夜未明的晦暗形成强烈反差,具有极大的视觉对比之穿透力。
画面中,主体形象高大挺拔,怒目圆睁,表情有力,充斥凛然之气;女孩屈膝蜷坐,情有悲痛,又蕴含愤怒;俯身在遇难者身上的女子,似在低声悲泣,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压抑中见张力,低沉里隐冲决。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中国革命后继有人。
凭吊为革命捐躯的先烈,哀悼为信仰献身的英雄,我们格外珍视这段用热血写成的苦难辉煌的历史。先烈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为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付筱菁 文字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付筱菁 成都市纪委监委网站 视频制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该视频截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