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 中央级媒体 > 正文

中国纪检监察报:从一碗燃面开始

发布时间:2021-01-29 07:40:5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摘要:1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8版刊发温江区纪检监察干部的散文,欢迎关注!

\

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该文章截图


从一碗燃面开始

清晨,很多宜宾人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寻一家面馆,坐下,喊面,吃面。“师傅,来二两燃面。”食客满堂,大家边吃面,边品读着墙上张贴的燃面文化海报。

新的一天,从一碗燃面开始。

四川宜宾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这里的人们好面。在宜宾的大街小巷,每隔数十米,就有一家面馆。三五张条桌,窄窄一个铺面,即便稍大点的、有点名气的面馆,也只是铺面宽敞些,条桌多几条。小面这极简的食品,却被宜宾人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花样,无论哪家面馆,倘若没有汤、干、荤、素二十来个品种,那是不配开张的。大锅里升起袅袅雾气,案板上刀切面皮哐哐啷啷,勾勒出一幅恬淡的生活图景。

在众多面品中,深受宜宾当地人喜爱的,无疑是宜宾燃面。

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挑起来可如火绳一般点燃故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是宜宾传统小吃。

当兵离开家乡宜宾30年了,思乡心切时,我总会去饭馆吃一碗宜宾燃面,但怎么也吃不出那熟悉的味道。所以,每次回宜宾,我首先要去寻找一家面店,吃一碗正宗的宜宾燃面。那一碗红艳艳油辣子淋过的燃面,慰藉着我的乡愁。

其实,在味蕾的记忆里,最爱的还是母亲制作的燃面。母亲忙着和面,制作调料,我最喜欢听剁肉末和芽菜的声音,还有擀面杖敲击案板响亮有力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的胃里搅动,令我口齿生津。

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和一个鸡蛋搅匀后揉成光滑的面团,切面条可宽可细,我一般都央求母亲切得细一点,最好和街上面店卖的一样。揭开锅盖,母亲提着切好的面条,一根根细滑的面条哧溜哧溜迸溅在滚沸的锅里。我们几个孩子围着母亲的锅台转悠,帮着择葱、剥蒜,在石臼里捣花生碎,眼睛却始终盯着锅里,看着锅盖被蒸气往上顶,心里只惦记着锅中的面条。

一碗地道的宜宾燃面,必须在配料上下足功夫。一般燃面店,多是红油辣椒,而母亲将糍粑辣椒与红油相结合,取其辣、取其色,更取其香;而特制香油也是母亲自己榨的,用了多种香料与香味蔬菜熬制而成,端的是味香复合,悠久绵长;再佐以猪板油、酱油、碎米芽菜、花生碎、小香葱……小小一碗燃面,母亲用尽了十八般武艺。

母亲用漏勺将面条捞起,用筷子压在上面固定住面条,另一只手握牢勺柄,用力甩干面条的水分,盛入盘中,用香油拌匀,直到面根根分明,加入制作好的调料,再拌上味精、葱花、辣椒油,稍微搅拌均匀,松散红亮、辣麻相间、油重无水,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燃面就做好了。一家人围桌慢慢吃,享受着味美爽口的食物在腹中升华的过程。欢快温馨的气氛,扑鼻的面香味,以及那些絮叨,尽显生活的可爱。

今天的做面人仍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耕作与坚守,一碗碗精烹细制的宜宾燃面,已经成为中国人舌尖上的美食。(作者汪曦永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