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彭州,王勃笔下的“天地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中,孕育出勤劳朴实、团结向善的百姓群众,展现出本地淳厚质朴的社风民风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彭州市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016年,彭州市依托当地蔬菜产业和耕读文化禀赋,以“蔬乡”核心区域濛阳街道竹瓦社区的路、池、桥、亭、院落等自然景观为基础,将社会廉洁理念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打造了“蔬乡清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品味传统文化厚重底蕴的同时,感受质朴敦厚的乡村民风,在润物无声中寻觅本真、回望初心,提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涵养修身之本、弘扬齐家之道、塑造立业之德。
彭州市“蔬乡清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位于濛阳街道竹瓦社区,总占地60余亩,由“一厅多带一中心”组成,即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厅,景观小品带、系列雕塑带、互动体验带等多个观光带及一个文创会展中心,致力于以鲜明的主题、深刻的内涵、浓郁的氛围、切身的实践,达到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
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厅为该教育基地的核心区域,总体划分为“耕读”“家风”“匠心”三个篇章,集中展现“晴耕雨读”“好风传家”“匠心匠德”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文化。
“‘簠簋’是古代盛放五谷的两种祭祀礼器,‘不饰’则代表着不完整、有破损,在祭祀时用破损的礼器,代表着于礼有悖,所以后来人们用‘簠簋不饰’这个词来形容贪赃枉法之人……”在《耕读篇》中,通过“耕读之源”“耕读之风”“耕读之悟”三个小节,集中展示了彭州耕读文化的地理条件、历史见证、文化传承,系统展现了传承和弘扬耕读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老百姓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回望过去、反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凡事靠自己”“不搞特殊化”“读书明理,振兴中华”……在《家风篇》中,可以看到彭州本地革命先辈、先进人物以及普通百姓家庭的优秀家规家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通过对优秀家风故事的讲述,表达耕与读对家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普及深化、陶冶熏陶,让参观者汲取优良家风滋养,涵养廉洁品德。
“耕山水、读天下;以匠心、致初心。”在《匠心篇》,通过精美的实物和唯美的沙画以及多媒体演示系统,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现了彭州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诠释了彭州手艺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从细处着眼、细节入手,把握尺度、久久为功。
“牢记耕读苦,莫忘来时路;常念百姓恩,善为政之本。”在展示厅外围,以观光带的形式,设置返璞桥、文化墙、清风长廊、清韵塘等景观和“蔬乡清韵”“蔬乡时光”“蔬乡人家”等景观小品11组、“菜根新谭”蔬菜雕塑6组、“勤俭忠孝”景观雕塑4组,凸显出蔬乡人家“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淡然生活。同时,配套设置农耕体验区,根据不同时令,安排相应农事体验,将参观学习和耕读实践有效融合,采取“实地参观+农耕体验+感悟交流”“沉浸式”现场教学模式,实现耕、学、读、悟有机结合。
“践‘耕者’之行,方能使‘春华’变为‘秋实’;悟‘读者’之志,方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近年来,为进一步做精用好廉洁文化基地教育作用,彭州市纪委监委大力弘扬耕读文化、家风文化和工匠精神,深入汲取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不断丰富“万亩蔬乡·一城清韵”廉洁城市精神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崇德尚廉、修身守正,促进睦亲齐家、仁爱和美社会风尚的形成,以纯正家风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彭州市纪委监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濯锦•廉珠成串丨祠堂街38号:《新华日报》在成都的舆论阵地
下一篇:濯锦·廉珠成串丨美味佳肴努力餐 甘为革命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