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濯锦廉壁 > 濯锦·廉珠成串 > 正文

濯锦•廉珠成串丨玉溪润邛州 福泽载千秋

发布时间:2024-10-03 11:11:54       来源:成都市纪委监委

\

开栏语

跨越时空,寻迹成都历史文脉。“濯锦·廉珠成串”第38期带您了解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

\

玉溪河引水大坝

玉溪河原名鱼喜河、鱼戏河,因河水清澈见底,常见鱼群嬉游,后讹作玉溪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大雪山东麓,为青衣江重要支流,其流域受山势所隔与邛崃所辖大部分地区擦肩而过。

邛崃,古称“临邛”,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说法,山区和丘陵约占60%。在这里,没有都江堰灌区那样的自流灌溉,又时常遭遇旱涝灾害,人们只能靠冬水田(望天田)和堰塘屯集雨水以解决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问题。

水是农业的命脉。要想彻底改变邛崃的落后面貌,只有解决水的问题。自1935年起,慧眼识水的老一代水利人便提出了引玉溪河之水灌川西百万亩涸田的构想。于是,历经40年的风雨,无数邛州英才劳作于此、生活于此、坚守于此,用数万脊梁扛起水泥、砂石、器械和钢筋,建成了这项气势恢宏的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

\

玉溪河引水大坝旧址

01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取水于玉溪河中游芦山县宝盛公社长征大队(现宝盛乡玉溪村)河段,因受客观条件所限,此构想历经30余年的曲折坎坷才尘埃落定。经水电部军管会批准,玉溪河引水工程正式列入四川省1969年度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工程陆续开工。

玉溪河引水灌溉工程的修建历史,就是一部灌区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作为玉溪河工程的主要受益县,邛州儿女主动啃下最硬的骨头,担负最难最重最险的玉溪河拦河大坝、镇西山隧洞、干渠太河段三大项目及附属设施,为此伤残417人,牺牲45人。

\

施工中的镇西山隧道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苦也比不过当年红军苦。”“太和山是红军打过仗的地方,太和区苏维埃遗址至今保存完好,我们把引水渠建好就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缅怀。”修建太和干渠时,有27个公社(镇)的1073名干部、23000余名民工战斗在工地上,他们沿着天台山海拔800米的渠道两旁、岩边、陡坡,甚至在树上安营扎寨,渠经18处悬岩陡壁、72条深谷河流,穿5座大山,遇36处泥石流滑坡地段,在不断修改原设计方案中,修涵洞、暗渠、渡槽等大小工程216处,总长度5570.9米,占干渠工段总长的三分之一。

\

玉溪河引水工程动员大会

\

工地施工现场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邛州儿女继承和发扬着红军精神,大家仅靠一锤一铲一双手,艰苦奋斗8个春秋,克服重重困难,在“川西第一屏障”镇西山上开路凿渠,将玉溪河水顺利从苗基岭引到邛崃等地。

02拳拳赤子心 浓浓家国情

有了群众的力量,按期完工不再是难题。但为了保证掘进质量,还须有一台高精度的经纬仪,然而当时这样的仪器在国内却买不到,农水局干部林居可同志得知情况后,便请他侨居在国外的叔父在美国购买一台,于1978年带回国内,同时给邛崃县委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的侄儿林居可在县委的关怀下成长,这部经纬仪如需要就送给你们了。”

\

技术人员在工地现场研究施工方案

当时,海外侨胞的鼎力支持如雨后甘霖,解了工程的燃眉之急。现在,这部经纬仪仍保存在水电局里。按国家有关条文规定,允许有8公分的误差,因为有了这台仪器,施工误差仅6.7公分。

03邛州“红旗渠” 福泽载千秋

十万民众,十年奋战。玉溪河引水工程自1968年开始建设,克服千难万险,于1978年初步建成。之后数十年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续建配套工程及已成工程综合改造。该工程主干渠全长51.5公里,年引水量连续多年突破7亿立方米,灌溉邛崃、蒲江、芦山、名山四县(市)86.64万亩,覆盖60个乡镇,解决了130万人饮水问题,让六山一水三分田的邛州大地从此“水旱从人”,堪称邛州“红旗渠”。

\

玉溪河灌区人工引水渠

40多年过去了,在邛崃老百姓的心中,又多了一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幸福渠”——“玉灌渠”。有了水源保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积极开发渔业资源,发展商品鱼池、家庭鱼塘、稻田养鱼等,年产成鱼64.25万斤。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建成大窖、夹关变电站2座,解决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建成周闲塘、三一水库等电站6座,年发电量4000余万度,有力促进了县、乡工业的发展。同时,依托水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公路62公里,促进了城乡物资交流,繁荣了山区经济,并为开发天台山旅游区提供了条件。

\

玉溪河引水大坝当时竣工现场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玉溪引水”。源起跨越时代的理想,历经艰辛漫长的岁月,玉溪河工程作为邛崃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充分展现了老一辈修渠人非凡的创造力以及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传承了红色革命老区的红军精神,树立了灌区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