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岭千秋雪,烟火人间三千年。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清廉蓉城”自2022年1月15日起推出栏目“濯锦·廉珠成串”,一起跨越时空,寻迹成都历史文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养分和前行力量。
今日推出第31期。
黄霖故居纪念馆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桂湖街道督桥河村,是共产主义忠诚战士黄霖(原名罗永正)、共和国将军罗野岗(原名罗永福)、抗日斗士罗金江(原名罗永祥)、抗大尖兵罗颖(原名罗永明)四兄妹的故居所在地。该基地以黄霖兄妹革命历程为核心,展示了以黄霖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国家民族的无私奉献和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
黄霖(1904~1985年),原名罗永正,祖籍江西,清光绪九年(1883年)随其祖父从广汉搬迁至新都督桥河村。父亲罗必铭与母亲黄氏生育8个子女,其中老二黄霖、老六罗野岗、老七罗金江、八妹罗颖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党和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黄霖这个名字是罗永正1937年到达延安时使用的化名,一直沿用到逝世。1961年夏天,毛主席在庐山见到黄霖的妻子胡瑞英时,就风趣地说“我记得黄霖,就是那个带一副眼镜的小个子四川人嘛。在延安时,我们大家都还被他‘管理’过呢!”(黄霖在延安时先后担任过中央机关总务处长和中央管理局副局长)。因此,后人多以黄霖这个名字来称呼他,这也是黄霖故居的由来。
黄霖故居纪念馆修建于1993年,建筑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设置展厅五间(含罗家祠堂一间),另有厅外展板、桥头门牌等展呈设施,2017年新都区与四川大学博物馆合作,将黄霖兄妹旧居提档升级打造成红色教育纪念地。目前,黄霖故居已顺利获得成都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新都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新都区职工党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新都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授牌。
成长岁月·求索路漫漫
黄霖自小家境贫苦,但他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入中学后,在“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等新思潮影响下,他对自己身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刻反思,脑海中也萌生了越来越多的进步思想,有了一种改变社会的强烈冲动。在校期间,他加入“求是学会”,成立了“共济社”,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思想,寻求“同舟共济,救国救民”的科学路径。中学毕业后,又进入四川陆军讲武堂进行学习,接受到更多的先进思想教育。
革命征途·峥嵘岁月稠
通过在四川陆军讲武堂的学习与锻炼,黄霖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他离开四川成都,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随后一路跟随贺龙部队,踏上了南下广东的征途,路经临川、广昌、石城、瑞金,亲历了壬田战役和会昌战役。之后转闽入粤,抵达广东大埔县,又参与了汾水战役。在这一路南下的征程中,黄霖跟随起义军几经激战,表现出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同时,他面对敌人的凶狠攻击和汾水战役失败后的撤退,也没有丝毫慌乱,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英勇果敢。
赤胆忠心·甘为孺子牛
1929年12月,在离开成都前,黄霖带领着区内党员和进步人士积极推动党的工作。1931年3月,他独自前往上海,进入中国公学读书,担任公学的中共党支部书记和党团书记。不久,他就因为宣传进步思想被捕,随后释放。在历经四次被俘被捕,黄霖非但没有吓到,反而磨练了他的革命精神和钢铁意志。之后黄霖赴江苏、延安、东北、江西等地任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赴任地区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及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展现出黄霖对党的赤胆忠心以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精神。
红色传承·忠魂铸丰碑
黄霖在家时,经常给弟弟妹妹讲报纸上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六弟罗野岗、七弟罗金江、八妹罗颖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长为忠诚而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精忠报国、浴血奋战。罗颖随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深入敌后,罗野岗在沂蒙抗战中身负重伤,罗金江在半塔保卫战中舍生忘死……兄妹四人同心同德,共同谱写了一曲铁血丹心的壮歌。
罗氏一家从普通的榨油人家淬炼成长为革命家庭,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家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新都区纪委监委将充分用好黄霖故居等本土红色廉洁文化资源,持续讲好红色家风故事,引导党员干部在此涵养初心、淬炼党性,铭记使命、激励担当,赓续党的优良传统,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
(成都市新都区纪委监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濯锦•廉珠成串丨番号里的“宏明记忆”
下一篇:濯锦•廉珠成串丨红色基因厚植百年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