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成都的形成

抗战初期成都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三股:一是以中共上海局派到四川做上层统战工作的张曙时为代表,在上层和少数文化界知名人士中开展统战工作,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二是在文化界知名人士、共产党员车耀先指导下,以韩天石为代表的民先队,他们主要在青年学生和进步青年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三是由失掉组织联系的共产党员饶孟文自发组织的中共成都特支,以工人、店员及进步青年为主。这三股力量从各个层面推动成都的抗日运动走向高潮。

卢沟桥事变当日下午,以成都民先队员为主成立的“天明歌咏团”打出旗帜,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抗日歌曲,走上街头游行宣传。1937年7月23日,四川省抗敌后援会正式成立,9月1日,抗敌话剧团公演了《保卫卢沟桥》。随后,成都戏剧界推出《抓壮丁》,很好地宣传了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月10日,中共四川省工委正式成立,领导成都和全川其他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成都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5日,由进步青年张漾兮等组织成立的“四川漫画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成都抗日救亡运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3月25日,在中共成都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成都工人抗敌宣传团”成立,迅速组织全市各行业工人开展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权利、提高工资、改善生活的斗争。

在成都抗日救亡运动中,青年学生也积极组织起了自己的抗日救亡团体,四川大学、农学院、金陵女子大学、华西大学等先后成立了“成都抗敌宣传团”,并在四川省工委和成都市委的领导下联合成立了成都市学生抗敌协会,是成都抗日救亡运动主力军之一。

成都抗日救亡运动也唤起了妇女的爱国热情,1938年3月26日,四川妇女战地服务团一行11人开赴抗日前线,进行战地鼓动和救护工作,并积极开展对川军将领、家属的统战工作,以及战地服务和战区的群众工作。

除成都社会各界的抗日运动,进步报刊如《四川日报》《国难三日刊》《大声》周刊等大量发行,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全面抗战路线。这样,成都社会各界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