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将领董朗

在成都,一部名为《芙蓉花红——致敬成都英烈》的革命历史舞台剧广受欢迎,剧中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其中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从龙泉驿走出的红军高级将领董朗。

1921年,怀揣报国理想,27岁的董朗告别新婚妻子,奔赴法国勤工俭学。途经上海时,他被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吸引,毅然进入上海中华纱厂做工,投身到工人阶级的斗争行列之中,并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董朗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的第一期学员。学习期间,他参加了平定地主买办阶级反动武装组织——广州商团叛乱的行动,又参加了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主力、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的东征军,在周恩来等人的率领下,进行了第一次东征。还积极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广州10万工农兵群众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示威大游行。

北伐战争开始后,董朗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后率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70团由九江开赴南昌,参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一”南昌起义,为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农红军第二师成立后,董朗任师长兼4团团长,领导革命斗争,取得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完全胜利,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海丰、陆丰两县的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1928年初,海陆丰成为反动军阀进攻的中心,陆丰县城、海丰县城相继失陷。红军在董朗的指挥下多次重创军阀,为中共东江特委机关、红军医院、兵工厂等单位的转移赢得了时间。为保存革命力量,1929年1月,董朗撤出海丰,经香港转移到了上海。

在上海,董朗担负起保卫党中央的特殊重任。他抵达湘鄂西根据地,主办军政训练班,指挥游击战,建立以鹤峰、桑植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32年10月,董朗不幸牺牲,时年38岁。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给其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周恩来、董必武、陈赓、贺龙、徐向前等先后回忆、赞颂董朗烈士,聂荣臻元帅亲自为其题词“董朗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