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 中央级媒体 > 正文

国藏油画中的党史①丨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发布时间:2021-06-30 20:30:0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摘要:6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头条”栏目推出由成都市纪委监委联合温江区纪委监委制作的视频,欢迎关注!

 

编者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五四运动》《启航——中共一大》《过雪山》《狼牙山五壮士》《转战陕北》《开国大典》……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一幅幅经典美术作品,再现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启航到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动人故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油画《兼容并包》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沈加蔚 1988年创作

198厘米×180厘米

这是一副描绘“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群像,反映的是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延揽学界名流同登教席、同台竞逐的情景。

1916年底,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下,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帅和旗手的“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大将”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国学泰斗辜鸿铭、刘师培,经学大师黄侃等,均汇聚于北大。

\

油画《兼容并包》(局部)

画家将16位学人绘制在一张图中,众望所归的蔡元培被簇拥在画面的中心。环伺他左右的辜鸿铭和李大钊,分别是主张“旧学”和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顽固捍卫旧体制的辜鸿铭手持洋装书,表明他学贯中西、渊博的思想文化背景;李大钊手中展开的是一份《每周评论》;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猛烈抨击旧传统;鲁迅亲自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图样寓意深远。

油画还描绘出自恃满腹经纶的黄侃的“不屑”;青春勃发踌躇满志的“海归”胡适的“白话诗”;身着长衫的梁漱溟一生勤学苦思,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支撑,但又不拒绝尝试完善人生、改造社会的探索……各色人等一览无余,汇聚了众多一流的学界精英,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学术的最高水准。画家将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场面典型集中地展示出来,成功地表现了“兼容并包”这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觉醒年代

\

油画《五四运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周令钊 1951年创作

155厘米×236厘米

这幅作品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正当要求被西方列强蛮横拒绝。消息传来,以青年学生为先导、社会民众广泛参与并席卷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一般爆发。

\

油画《五四运动》(局部)

这幅油画采用水平分割将视线一分为二,占据画面近一半作为背景的天安门城楼与依稀可辨的华表被一层薄薄的烟霭所笼罩,与呈流动状的游行行列互相映衬,一动一静相得益彰。

\

油画《五四运动》(局部)

油画的主体部分是一往无前的游行行列。慷慨激昂的青年学生走在最前列,他们不顾持枪警察的阻挠,斗志昂扬不可阻挡,大幅旗帜上书写的抗议文字则点明了这个特定的时代。

\

油画《五四运动》(局部)

被同伴托起手拿扩音话筒的青年形象占据在画面的中心,他挥动的手臂,似乎在召唤民众指明方向。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等群像生动,路边围观者有工人、职员、市民、商人,甚至还有几个孩子,有意识地展现这场爱国运动已成为全民族动员参与并将改变中国未来走向的洪流。

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革命气质,烘托出壮烈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万类霜天竞自由

\

油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陈衍宁 1977年创作

164厘米×235厘米

20 世纪初,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的青年毛泽东常携友人在长沙橘子洲搏浪击水,畅谈人生,纵论国事。1925 年,已经成为坚定共产主义者的他振聋发聩地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以浩然之气,深情地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

油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局部)

这幅油画采用独特的视角,兼具“历史肖像”与“风景画”的特点。壮阔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令人心旷神怡。天空浩渺无涯、云谲波诡,徒增世事变幻莫测的悬念。毛泽东手握报刊,坚定成熟、凝神深思的沉静表情与江上的繁忙形成了“动”与“静”的一组对比。画作艺术化展现出人物胸中激荡着时代风云,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的胸襟胆略与远见卓识。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

油画《湖南共产主义党小组》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周树桥 1971年创作

180厘米×240厘米

追溯中国革命运动的红色起点,就要从党的前身——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说起。1920年7月,毛泽东经上海回到长沙与何叔衡等人着手开展建党活动。经过紧张的酝酿筹备,毛泽东、何叔衡等6 人作为发起者,长沙共产党组织于1920 年初冬成立。

\

油画《湖南共产主义党小组》(局部)

油画《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中,毛泽东与何叔衡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与领导者位于画面的中央。毛泽东坚毅沉着的面容,何叔衡持重稳健的表情,围坐一旁的青年们倾心专注,产生出一种簇拥的效果。

室内陈设简洁利落,板壁上的马克思肖像、摊放在桌凳上的几份书刊、高矮形制不一的桌椅,无不各具匠心,随处点染事件发生的时代环境。

启航

\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何红舟 黄发祥  2009年创作

200厘米×420厘米

这条停泊在浙江嘉兴烟雨楼前的画舫,被后人称为“南湖红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那段光荣的历史。何红舟、黄发祥两位画家创作的油画用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历史场景,极富感染力地把人们带回到那个不平凡的历史瞬间。

\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局部)

画家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中共一大代表们正在登船的瞬间。一袭蓝布长衫的毛泽东在画面的中央,他伫立船头向着来处回首眺望,显得格外机警沉着,但又英姿勃发,充满自信。紧随其后疾步登舟的董必武,身着马褂、手持折扇,以细腻的笔触交代了这位代表的知识分子身份。画作中其他代表有的从容淡定,有的意气风发——亦刻画得惟妙惟肖。

与人物塑造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对环境的渲染和描绘。画面上部堆积的乌云浓重翻卷,肃杀压抑的空气沉重凝滞,让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有力地强调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严酷。仿佛一场急风暴雨呼之欲出,预示着在中国大地上,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轰轰烈烈荡涤旧时代的大革命即将展开。

透过乌云缝隙处的几缕强光与远处天边的日光形成对比、互为呼应,表达了黑云蔽日难持久,长风破浪终可期的愿望与前景。

毛泽东、董必武与陈潭秋的服装用色是整幅画面晦暗主调中较鲜明的几处“亮点”,对于突出人物起了烘托作用。画面上代表们自然形成的两组群落似乎也暗喻着他们未来不同的政治选择,表现了中国革命历程必将经历艰难曲折而终获成功。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莎为本节目提供帮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洪萌 文字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洪萌 成都市纪委监委网站  视频制作)


\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该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