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工作集锦 > 党风政风 > 正文

成都市新津区:创新手段 “点题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发布时间:2024-11-27 15:37:34       来源: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

日前,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收到“事件中枢”平台推送的“12345”热线不满意件提醒通知,显示花源街道一名群众对“本组村民组长未下发土地租金”的诉求件办理结果不满意,工作人员迅速派单后,花源街道纪检监察工委对该村民组长进行了谈话提醒,并通过“点对点”监督,持续督促该村完善相关手续,将8万元土地租金发到了村民们手中。这是该区纪检监察机构创新手段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项举措。

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新津区纪委监委充分利用该区“报表通”“社会救助通”“项目通”等多元化智慧应用场景,为基层监督聚势赋能,助力“点题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巧劲”持续释放出基层治理效能。

\

新津区纪委监委干部查看“社会救助通”平台救助事项办理智能预警情况(刘春 摄)

据了解,该区纪委监委在“社会救助通”“医疗救助一键通”应用场景有机植入“监督探头”,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同步授予同级纪检监察机构实时调取、介入任务节点的完整权限,形成了“数据采集—建模分析—问题推送—核查处置—结果反馈”全流程监督闭环。目前,纪检监察机构通过构建的64个智能分析预警模型,针对违规操作、数据异常等行为,向主责单位推送风险预警提示,推动整改补助资金发放审核不及时等问题17个。

同样,借助“项目通”应用场景,该区重点项目的立项、决策、审批等任务节点都嵌入了监督模块,通过系统自动判断、业主线上报送可即时生成项目问题,涉及职能部门责任和作风的,再运用“区纪委监委+功能区”线上问题处置与督办流程,促使相关部门利用平台容缺办理、高效审批等多种机制加快处理,最终推动全区项目建设效率提升30%以上。

“4个月就实现了从拿地到开工,真的为我们企业节约了宝贵时间成本……”中铁工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相关负责人在“项目通”平台提出项目落地进度存在“堵点”后,该区纪委监委根据自动生成的项目问题进行线上督办,让项目“进度条”再度刷新。

为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该区纪委监委依托“报表通”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将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汇入“报表通”数智中台,起底筛查群众最不满意的热点难点问题,自动统计信访举报、“12345”热线、“问政四川”等渠道原汁原味诉求。通过该工作办法,共收集到诉求1.8万余条,并针对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纪检干部“走进项目现场、走进基层一线、走进群众身边”活动,汇总群众急难愁盼300余个,全面分流交办,建立台账跟进,督促责任单位立说立办、真改实改。

“我们还通过数据比对、溯源,研判背后的‘风腐责’关联,从征集的急难愁盼中深挖问题线索44个,推动职能部门开展行风监督、专项清理17次,建立健全‘12345’热线诉求提速智办等长效机制16个,努力将监督执纪成果转化为行业系统治理成效。”新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眼于提效,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基层监督与治理同频共振。(成都市新津区纪委监委 陈薇薇 || 编辑 周玲)